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9-08-16 發布者:liang 字體:大 | 中 | 小
沈洛羊
今年作為我市“紅色文化節”的一個組成部分,11月12日至15日,中國著名作家“紅色文化之旅汕尾行”在我市開展,旨在通過著名作家的筆,大力宣傳海陸豐革命精神,擦亮汕尾紅色文化品牌,提升汕尾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12日,《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帶領由《光明日報》編審彭程、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副主任李青松、《花城》雜志社原主編田瑛、《都市美文》原主編古耜、《吉林稅務》編審夏魯平、《上海文學》編輯甫躍輝?、《人民文學》副編審楊海蒂、《人民文學》責任編輯李蘭玉組成的采風團蒞臨我市。在看了我市紅色文化宣傳片后,施戰軍說,大家都懷著對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景仰心情,甚至是來朝拜的。
隨后,在市作協和當地宣傳部門有關人員的陪同下,采風團一行風塵仆仆,深入城區、陸豐、陸河、海豐,重踏紅色足跡,了解紅色故事。
紅場星火已燎原
采風團穿越顛簸的山路,瞻仰了位于國營黃羌林場朝面山招窩村的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之一。1927年9月,新成立的東江特委和海豐地委根據中央、省委秋收起義計劃,領導發動第二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旋即得悉敵軍大舉反攻的信息,決定主動退守農村,在公平至陸豐新田山區建立軍事根據地,并把重要物資金銀布匹等運在招窩村祖祠儲藏。9月25日,敵軍進攻,東江特委遷駐這里。這次起義標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建立。
隨后,作家們穿過一片粉刷成紅色的街區,來到紅宮紅場,這里是中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誕生的地方。1927年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領導下,在“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的幫助下,海陸豐人民繼4月和9月兩次武裝暴動之后,10月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奪取政權。11月18日至21日在這里召開海豐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通過了“沒收土地案”等八項政治綱領。大會場四周和街道都粉刷成紅色,會場用紅布覆蓋墻壁,代表紅色政權因此把學宮改稱“紅宮”。紅場原為明代“社倉”,清代時稱“東倉”。海豐蘇維埃政權成立后,彭湃號召在此地興建紅場大門和司令臺。大門門額上浮塑“紅場”二個大字,兩邊浮塑“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的對聯,紅場中央設有傳聲臺。1927年12月1日在這里召開5萬多人參加的大會,慶祝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2日,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在此勝利會師。
接著,作家們瞻仰了彭湃故居,它始建于清末,主樓雙層,面寬3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墻,總建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彭湃的書齋“得趣書室”就在故居東側。由于彭湃投身革命運動,彭家的家財家產和故居,都為革命作過貢獻。
采風團還參觀了文天祥公園,謁拜了方飯亭,在丘樂平、馬思聰、柯麟、陳其尤、黃鼎臣、鐘敬文等眾多的名人塑像前留連,了解他們的生平。
周恩來渡海處
1927年10月初,南昌起義軍南下海陸豐。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前委書記周恩來,及同行的起義軍前敵總指揮、十一軍軍長葉挺,十一軍黨代表聶榮臻,先到陸豐湖東,因未找到地方黨組織,又返回南塘,與中共陸豐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系。當時周恩來身患疾病,楊石魂雇了一頂轎子,抬著周恩來,來到金廂黃厝寮村,住在黃秀文的家里,治療休息10多天,受到地方黨組織及黃秀文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10月23日周恩來病情好轉后,在楊石魂、黃秀文的陪同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趁夜色來到洲渚村海邊,乘木船離開金廂,安全抵達香港。周恩來在香港病愈,前往上海。

采風團瞻仰了位于陸豐市金廂鎮洲渚村海灘的周恩來渡海處紀念碑。還瞻仰了位于金廂鎮觀音嶺的龍石,該石是紀念1927年南昌起義后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挺進潮汕地區,周恩來同志在這里乘船渡海往香港的史實。書法家賴少其賦詩刻于龍石上。詩云:“洲渚夜如釜,遙天一砥柱。搶渡碣石灣,猛如下山虎。”

采風團還深入陸豐市金廂鎮黃厝寮村、陸河縣水唇鎮北中村、陸河縣新田鎮湖坑村,了解紅色往事。
采風團深深為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要用手中的筆,將這種感動表達出來,為世人所知。
晨洲蠔與石寨
作家們還參觀了城區紅草鎮晨洲村的萬畝蠔田,晨洲自開埠以來,十幾代人,沒有田地可以耕作,祖祖輩輩只能致力于長沙灣的漁捕、網捕和發展海水養殖,從傳統的手工作業到科學發展生產,如今,晨洲村已成為聞名遐邇的蠔業之鄉。
作家們還順路參觀了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該村有新、舊兩座圍寨,舊寨如建于唐代,歷代續有維修,新寨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建筑風格獨特、人文底蘊深厚;是我市唯一一個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古村落等四項國級榮譽的古村落。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