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9-08-20 發布者:liang 字體:大 | 中 | 小
梁水良
前言:這是一篇寫于20多年前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如今已故去多年。重發此文,不僅僅只為了緬懷——他優雅精致的人生,特別是他生前所提倡的“人生三味”,在我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他講奉獻、重實干、求進取的精神,更有其現實的啟示意義。

黃篤堅老人
初識黃篤堅老人,你很難把他的外貌與其實際年齡相聯系在一起。年逾七旬的他腰板挺直,步履輕健,思維敏捷,看上去象五十開外的人一樣;舒展的臉上戴著一副寬邊的眼鏡,更顯得溫文儒雅,風度翩翩。若問起他的保養之道,他準會先給你一個古典式的微笑,然后才娓娓道出他畢生所追求和擁有的“人生三味”。
所謂“三味”,即汗酸味、書香味、人情味。篤老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出汗勝吃補品,汗酸味能讓人擁有強健的體魄;而擁有書香味則使人拒絕庸俗,志存高遠,有所追求;再者,人情味能建構友愛和諧的人際環境,讓人活得舒心、開朗。
篤老酷愛運動,尤喜長跑,幾十年來風雨無阻,長年堅持不輟,即使有時出門在外也從不間斷。他的家離學校不遠,他喜歡到校園的操場跑步,身后常常跟著一大群男男女女,給清晨寧靜的校園添了一種活躍、富有朝氣的氣氛。
篤老生活極有規律,每天清晨五時即準時起身,成了比朝陽起得更早的人。幾十年來他每天的生活都是從跑步開始。
篤老是能使生活過得優雅而精致的人。
他原是陸豐大安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1992年離休后,為充實晚年生活,他硬是把自家樓頂的平臺“布置”成一個“空中花園”。“花園”中的一百多盆花木,從前期的選苗、挑盆、取土到后期的澆水、施肥、裁剪,他都親力親為,悉心呵護,常常忙得大汗淋漓,氣喘唏噓。但他一直樂此不疲,意興未減。
“半生遭逢苦,老來無所長。東村挑沃土,西市選盆秧。秋菊迎霜秀,蕙蘭徹夜香。身如一彩蝶,日日繞花忙。”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篤老平生還有吟詩寫詩的雅興。他的生活經歷簡單,只是從讀書郎到教書匠,終生不離書本。長年的校園生活和文化氛圍的浸泡,形成了他的文人氣質,與他相處交談的人總能從他身上品味到一股濃濃書香味。但愛詩的他也曾因詩而遭受過厄運。

篤老與妻鳳姑
那是1965年,已當上一名光榮人民教師的黃篤堅抄錄了一首詠竹詩:雷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紅日起,仍舊與天齊。不料文革一開始,個別別有用心之人對此大做文章,惡意誣害,致使他因詩獲罪,遭受了一場劫難,進而被剝奪了教學的權利。直至三中全會召開,他才得以平反重返教壇。
遭受過挫折的篤老依然未減對詩的熾熱之情,在校園里他組織詩社、教學之余常常呼朋喚友,吟詩作對,自得其樂。離休后,他詩興更濃了,就連與友人書信往來也都用詩詞唱和。平日里,徜徉于自家的“空中花園”,其樂融融,偶有詩興,老人浪漫情懷便躍然紙上。當然,酒是不飲的,因為篤老自律甚嚴,平生煙酒不沾,愛詩的他全然沒有半點詩人的輕狂。

篤老以詩表達對妻子的想念
篤老雖然性好高雅,卻非獨善其身,孤芳自賞之人。相反,他是個人情味十足的人。他終生深愛著妻子和家庭。在小鎮,他頗有人緣,受到人們的敬重。盡管他離休在家已有多個年頭,但他以前的很多同事和教過的學生仍一直惦記著他,時常上門探望。今年“五一”節,大安中學的領導還特地邀請篤老與青年教師到廈門參觀旅游。
有人說,篤老的人生是“修剪”過了的人生。
是的,他剪去的是枯枝敗葉,剔除的是庸俗世故,留下了一片桃李和一顆不老的心——他的生活彌漫著汗酸味、書香味、人情味。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