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8-02 發布者:liang 字體:大 | 中 | 小
蔡金兵
翻開陸豐革命史,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張威烈士紀念亭,成為全市人民參觀革命故跡的重要場所,現為汕尾市黨建基地,是陸豐“紅色旅游”的基地。
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拾級而上,步入龍山中學校園,于古樹老龍山書院舊址旁,就看到了六角涼亭——張威紀念亭。
紅漆的柱子,上面刻字:“革命精神當與日星并耀”、“青年努力休談山岳鐘靈”,瞬間把觀者拉入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革命歲月,不禁要為張威的革命氣節贊嘆奮起,為他的慷慨就義大聲吶喊。在海陸豐的革命史上,張威烈士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每年,慕名前來張威烈士紀念亭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中小學生等絡繹不絕,默默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據載,張威(1902——1928),陸豐東海鎮人。1923年從海豐陸安師范畢業,同年追隨彭湃從事農民運動。大革命時期曾任陸豐縣長和縣委書記。1927年參加領導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主要領導人之一。后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中共紫金縣委書記。
1928年初,國民黨反動軍閥集結兵力進攻海陸豐,新生的紅色政權被迫撤出縣城退到農村建立根據地。
同年六月,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召開聯席會議,成立四縣軍事爆動委員會,張威被任命為陸豐爆動總指揮。6月17日,張威、林鐵史等領導同志赴東南地區組織夏收爆動。7月17日在南塘區潭頭鄉不幸被捕。在獄中,大義凜然,寧死不屈。8月3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享年二十六歲。就義前在陸豐龍山中學校園內涼亭寫致母遺書:“母親大人,兒死矣,為革命而死,死得光榮。”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而死的英雄氣概,彭湃同志為他題寫“為民先鋒”牌匾。建國后,陸豐人民為緬懷先烈,將涼亭修葺一新,并命名為“張威烈士紀念亭”。該亭周圍綠樹成蔭,1997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定為“汕尾市黨員教育基地”。
歷史的車輪一直向前滾動,今日的陸豐人,更應銘記歷史,使革命精神薪火相接。從五四運動到掀起轟轟烈烈的陸豐農民運動,從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到抗日救國運動,從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張威等革命先烈為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了積極的經驗和成果。為毛澤東全面總結中國革命實踐包括海陸豐根據地提供經驗教訓,終于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使中國革命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我們緬懷張威先烈,呼吁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張威烈士以二十六歲的青春,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以自己的革命人生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慷慨就義,無怨無悔,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高尚的革命氣節,令后人肅然起敬。
今天,我們學習張威烈士的革命精神,正是為團結全市人民一道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致力于培養高素質的現代文明人,激發廣大青少年為經濟建設建功立業的熱情,讓革命的火種越燒越紅,讓革命精神代代傳承!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