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8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文史組搜集
迎仙橋為陸豐縣東海鎮內主要交通橋梁,橫跨螺河,連接新舊兩圩。橋名來由于神話故事,傳說古時造此橋受神仙點化,為迎接仙人常臨人間驅邪造福麗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據《陸豐縣志》載。“邑南門外當新舊圩間長一十三洞宋寶祐甲寅知縣肖泰夫建。”其時為木橋。清康熙初年戰亂潑焚毀,旋修復。雍正四年又被洪水沖壞,群眾捐資修筑成九孔石橋,兩旁翼以石欄。乾隆八年,石板折斷石欄墮入水中,侵代以杉板,翼以木欄,乾隆九年端陽節,人看龍舟,爭先擁擠,杉板木欄損壞,溺死17人,群眾重行修筑,橋墩用花崗石砌成,橋長68米,構造比較堅固。1934年為適應通車需要,橋面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寬4.9米的九孔橋。解放后于1969年,再次改建加固,兩側各加寬1.75米為人行道,旁設欄桿,兩端各填去一孔,修建成現在的長52.6米的六墩七孔橋,橋下常水深2米,荷載汽車可達十噸,堅固美觀。昔“仙橋夜月”為陸豐八景之一。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