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xié)網(wǎng): m.nniifjq.cn 發(fā)布時間:2017-01-19 發(fā)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周波
陸豐縣沿海有九十多公里長的海岸線,而瀕海的山崗、山脈,有山門、西山、觀音嶺、田尾山、海甲嶺、麒麟山的南瑞山甲角。這些瀕海山崗都有眾多海蝕地貌、海蝕崖、海濁洞穴。其中很多洞穴是座北向南且有長年不于的山泉,加上地理位置處于亞熱帶,氣候溫和。所有這些自然條件都是古代先民镢息、采集、捕撈、獵狩賴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
一九五五年,陸豐縣文化館吳洪同志,在省考古學家指導下,先后在碣石田尾山、甲西區(qū)的海甲嶺及甲東區(qū)的麒麟山的海蝕洞穴周圍采集了十一件新石器晚期①(即四千二百年前)的先民用于狩獵、剝割、防御和生產等的磨光石器,磷、矛、石箭鏃,上述磨光石器經省考古鑒定后于一九五六年在文化館陳列展出,可惜于文化革命時被廢。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全縣開展文物普查時,在瀕海的觀音嶺山崗又發(fā)現(xiàn)了四塊新石器晚期的方格紋和繩紋硬陶碎片。一九八三年在觀音嶺處,由當?shù)厝罕娫炝滞跇溲〞r發(fā)現(xiàn)兩處輕微化石軟食物貝殼遺扯(即先民食剝丟集的軟食物貝殼),堆集帶達0.5米到1米多厚。其中有牡蠣、尖尾螺、蚶等一些貝殼已輕微化石。所有這些發(fā)現(xiàn),它本身就是記錄了我縣古代先民的足跡和古代先民勞動智慧的珍貴文物。同時,也說明了它可能就是先民約在四千年前聚居過的地方。
注① 新石器是以磨光鉆孔為主要特征的石器。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