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xié)網(wǎng): m.nniifjq.cn 發(fā)布時間:2017-01-19 發(fā)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陳守繼
張細抱,字尚耀,1889年生,原籍海豐縣捷勝鎮(zhèn),入贅于陸豐縣碣北猴洞村溫家。他十三歲賣身于白字戲班作童伶,十八歲賣身期滿上正字戲班。在正字戲班里,初學(xué)旦,幾年后拜曾大抱為師,改學(xué)武生。四十多歲以后,名盛于世,先后成為榮喜班、聯(lián)福班、老永豐班臺柱。碣石玄武山戲臺是正字戲的權(quán)威戲臺,每年的《三國》連臺本戲,必聘名角飾演。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初,呂布一角,非他莫屬。他個子較小,但穿上袍甲,肩一抖,手一揚,嚴然是個勇猛過人飛揚跋扈大將。1947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二日,玄武山《三國》戲開演,是早他因故未到,消息傳開,萬人翹首,及演至《三戰(zhàn)呂布》,他及時趕來,一個亮相,掌聲如雷。他戲路廣,除了飾演呂布,《陳世美休妻》的陳世美、《唐僧認母》的唐僧、《長坂坡救主》的趙云、《槐蔭別》的董永、《武松殺嫂》的武松等,這些各各不同的人物,演來都動作洗煉,個性鮮明。一生創(chuàng)造了好些特技,抖靠旗能叫靠旗卷成條狀,而后慢慢盡開;抖公主巾能叫公主巾的兩條飄帶,時而交叉,時而分離;騎布馬上身不動,卻能叫布馬象真馬一樣奔騰、跳躍……。他還有一點讓人猜想不透的。演完《戰(zhàn)呂布》、《射郭淮》等大武戲,別人都喘得上氣接不著下氣,他卻顯得十分輕松,象沒花過大力氣一樣。建國前十多年,在同行相輕的風(fēng)氣中,他的藝術(shù)造詣則贏得同行們的一致推崇。
細抱出身貧寒,沒上過學(xué),小時候以劇本作識字課本,自己勤讀勤寫。舊時戲班有一塊叫粉牌的小黑板,為大筆先生寫劇目提綱之用,他經(jīng)常提早上臺,在粉牌上練字,大筆先生來到跟前也沒有覺察,往往因此吃耳光。及長,常登門向文士求教。海城鯉樓埔多居住窮文人,他常到這里執(zhí)弟子禮。由于勤學(xué),后來他略通舊體詩詞,并會寫一手端正的楷書。文化的提高,又促使他成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人。
細抱所教弟子,多有成材。建國后飲譽粵東的陳寶壽,原系鄭娘分的弟子,后也把他敬為老師,曾多受其教益。晚年,男花旦蔡十二改學(xué)白扇(文生),細抱悉心指導(dǎo),終于使十二學(xué)有所成。
細抱1973年在猴洞村家里病逝,卒年八十四歲。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