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莊捷茂
1949年以前陸豐縣各圩鎮的商戶商家商販都是私人資本,純屬私營商業,舊商會就是由這些商家人參加組成的群眾團體組織。它代表商界利益,并負責處理調解仲裁商戶商人之間的經濟糾紛和一切商務事誼。國民黨政府則依靠商會在商界派捐和征收商業稅金以維持其財政開支。
1940年(民國29年)前,縣商會大權由陳鑫(曾任國民黨區長)、馬斯作(國民黨縣黨部常委)、黃云翮(曾任國民黨巡官)等人掌握。這些握有高權者本人均未經商,不懂商務,可商權在握,他們巴結官府、欺壓商家,把商會轉入官辦,引起工商界人士嚴重不滿。1941(民國30年)商界人士紛紛起來反對。在商界的壓力下,在當時縣黨部書記葉子弼等人的支持下,陳鑫等人不得不將商會大權交還商人,并于當年1月15日宣布改組陸豐縣商會,結束了由非商人操縱商會大權的局面。由商人陳伯貞等15成了陸豐縣新的商會理事會,推選陳心廣、李大鵬、彭斗山、陳成提、余覺非等5人為商會常務理事,陳心廣任商會會長(也稱商會主席)。
商會改組后的第二年,全縣境地連續遭遇水、旱、風災,糧食大歉收,翌年 即1943年春夏發生全縣性大饑荒。縣長左新中參與奸商活動,將縣城5700擔糧食雇民船從螺河運往外地,民怨百出、社會混亂、災民餓死遍地,為了欺騙群眾,減少民怨,左新中不得不指令商會出面,由商會組織“救荒會”。商會奉此組織向各商家派款集資,共籌集舊法幣壹佰多萬元現外地購買大米回東海鎮平糶、及施粥救濟災民和收埋餓死者尸骨,為此做了一件好事。
1948年由于國民黨堅持反共,任意拉丁派款無所不至,市面通貨澎漲、物價飛漲、幣值暴跌、國幣貶值,已不能在市上使用。市上貿易曾出現以物易物和流通港幣。縣商會曾因此地用派款形式印發“港幣輔券”(俗稱本號單)給各大商戶籃章后發放市場流通,然后由各大商戶收回,造成市面極度紛亂。
附:
建國前陸豐縣舊商會歷任會長名單:
1941年至1946年 ???? 陳心廣
1946年至1947年 ??? 李大鵬
1947年至1948年 ??? 劉宗耀
1948年至1949年5月 ??余覺非
1949年5月至8月 ?????鄭道文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