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馬毓英
一、真君古廟之由來
真君古廟奉祀福建自礁慈濟宮之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人(道教真人之一)。據福建同安縣志記載,吳真人姓吳名本字華基,號云沖,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一九五七年劃歸漳州地區龍海縣)卒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一零三六年)享壽五十八歲。生前精通醫術,懸壺濟世,死后成為醫者之神,又于治療仁宗母后乳疾受封為御史醫靈真君。閩南人為紀念其生前濟世救人之功績,于故鄉白礁建立龍秋宮,以資奉祀。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公元一一五零年)特命使臣到白礁擴建廟宇,改南宮殿式,雕梁畫棟,富麗堂皇,賜名慈濟宮,是為開基祖廟,明成祖時追封為保生大帝,明末閩南人民跟隨民族英雄鄭成功組織忠義軍渡海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后在臺南縣學甲定居。仿照大陸模樣,興建宮殿也名慈濟官。兩宮隔海相望,三百余年來,閩人在臺后裔經常回大陸進香朝拜。近年福建白礁慈濟宮已重修理(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廿日,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二年八月廿九日廿二時,中央人民電視臺播出兩岸人民在閩參加保生大帝盛大慶典活動的新聞。真君古廟的開放對加強臺灣同胞和大陸人民友好往來,架搭起了一座橋梁,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貢獻。
二、陸城真君古廟之史跡
陸城真君古廟,相傳清初由林氏先祖從福建請來保生大帝香火到東海建廟奉祀,據陸豐縣志記載,建于清代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原名醫靈廟,又名大道宮。真君廟奉祀保生大帝,后于清咸豐十一年(公元一八六一年)歲次辛酉三月初九日加塑一位唐代醫學家孫真人,名思邈,為二大帝和老先生龍樹王等神像。每年三月初九至十五日為大帝誕辰演戲慶祝。每逢辛年三月真君大帝大壽,舉行廟會,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文革”期間,古廟被拆毀。神像得到林嬌先生家庭保存。開放改革以后,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一九九二年九月重修,金身回殿,恢復舊貌。東海旅港同胞余來等先生以香港清德堂名義送來一匾,額曰“恩被香江”,并將大帝香火請到香港青衣建廟奉祀,也名真君廟。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從家鄉請去海陸豐大戲到港公演,十分熱鬧。同時加強了臺港澳同胞和大陸同胞之間的聯系。東海真君廟至今三百余年,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成為東海歷史文化之古跡。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