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邱月欽
陸豐市大安鎮旱田管區艷墩村是屬革命老區,在那里有座上三下三共8間約200平方米的灰砂結構的瓦屋,命名為“去來廬”。又因其歷史特殊,人們尊稱它為革命古屋“去來廬”。
去來廬,座西向東,矗立在螺河岸上不足一公里的樹林里,河的對岸的西南、馬路、深坑革命的老區,唇河相連,鞭炮連聲之地。去來廬的屋內墻瓦、桁桷雖然是年久失修,但是,“去來廬”不像名家之作的三個大字,依然在遠遠奪目相望,特別是大門框上左右兩邊懸掛著兩塊紅色的金字四方牌子,中間銘刻著“光榮烈屬”四個大字,下端標著“廣東省人民政府”,更加閃閃發亮。
去來廬,是一座近百年的古屋,這座古屋的主人原是兩位革命烈士父子姜文生、姜英毅生前于1912年建造的,距今有90多年歷史了。革命烈士姜文生(姜英毅父親),原是南洋馬來西亞馬六甲僑商,早年在孫中山先生“抗戰救國”的思想、行動感召下,他為了革命需要找尋家鄉革命“落腳點”,毅然從南洋帶回物資建造這座房屋?!叭韽]”三個大字是革命烈士姜英毅(姜文生長子)寫的。英毅生前17歲已參加了革命,44歲在南洋馬來西亞馬六甲戰爭中壯烈犧牲。建屋那時,他自己命名自己動筆,把“去來廬”三個大字寫在大門上,在這三個大字左右的空間,既不雕龍也不畫鳳,而是繪畫著兩幅天藍色底下,日月花草。它象征著未來的和平幸福的景象。
“去來”兩字意義深遠?!皻w去來兮”。有去有來。去了可來。更意味著革命斗爭,低潮了、失敗了,經過斗爭,會高潮,會勝利。主人以“先天下之憂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告誡人們要覺醒起來,要革命,要斗爭,勝利一定會到來的。未來將會祖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的……
從此之后,去來廬就成了地下革命組織的聯絡點。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的一天,姜文生老人,為中共地下黨執行任務時,路經螺河對面的深坑村口時,被當地反動地主武裝抓獲,轉送白區府陸城被殺害。國民黨還聲言,要殺絕他全家。事后,可惡的國民黨還派人將去來廬放火燒光,只殘存下墻壁和大門樓,未被鏟光。家里的親人全部逃外求乞,將近三年。家人回來只能眼望著去來廬寄人離下,搭草棚過活。
解放后,社會太平了,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審核批準,姜文生、姜英毅父子倆為革命烈士?!叭韽]”也由人民政府撥款按原樣修復起來,“光榮烈屬”兩塊金字四方牌子,從那時開始,一直大門上懸掛至今。每年的春節,人民政府還派員前往慰問,并在大門兩邊貼上“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紅聯,真是別致極了。
50多年來,“去來廬”一直深受著人民政府的關心和人民群眾的熱愛、瞻仰、紀念。革命烈士的后裔們,也一直“飲水不忘掘井人”,同之紀念。特別還安排幾戶后裔住下,日夜守護著。
預祝“去來廬”永放光茫。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