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攻打博美鎮 ?智擒李祺
鄭劍
一九四八年秋,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書記、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政委劉志遠同志,率主力鋼鐵一中挺進陸豐東南區,為使迅速打開陸豐東南區工作局面,東北大隊派葉佐庭中隊長和謝谷指導員率四中隊配合主力開赴東南區,鐵流隊也同時來到東南區。
鋼鐵一中等部隊匯合后,進駐陸豐博美鎮東北的八萬鄉。八月,得悉陸豐縣政警第四中隊盤踞在博美鎮南門的炮樓中隊長賴超是偽縣長賴舜純的親人,該中隊則是賴舜純的主力,但是,部分士兵曾被我軍俘虜過,所以,已成驚弓之鳥。在博美鎮,除縣政警第四中隊之外,鎮內還有一個警察分駐所,但沒有什么戰斗力。
劉志遠政委等領導根據敵情進行了研究,最后決定:“由鋼鐵一中派出一個排,警戒陸城方向,另一個排警戒惠來縣葵潭方向,準備伏擊東西兩方面來援之敵,由東北大隊第四中隊和鐵流隊負責主攻,因我軍對博美鎮內道路不太熟悉,難于進行夜間襲擊,所以擬在下午五時左右攻打,天黑前不論戰果如何都要撤出博美鎮。”鑒于白天行動,易露目標,葉佐庭中隊長提出可化裝偽縣政警第四中隊進入鎮內,主攻部隊穿上以前繳獲的陸豐縣政警第四中隊的軍裝、徽章、符號;這種麻痹敵人的舉措,得到劉志遠政委等領導同志的贊同和支持。
按議定部署,葉佐庭中隊長帶領一個班(12人槍),全部穿上國民黨縣政警第四中隊的軍裝,由八萬鄉出發,直插博美鎮內,鐵流隊6人,則化裝成趕圩農民同時進入圩內,其余部隊,由劉志遠政委率領,跟在后頭。當化了裝的東北大隊第四中隊10多人經鎮內大街沖至南門炮樓時,炮樓里已空無一人,一打聽,始知敵人在我軍到來之前已往陸城方向溜走。我軍見敵人已溜走,便回頭攻打鎮內警察分駐所,警察所門口一個哨兵見我軍一班人氣勢洶洶地趕來,已從后門倉惶逃跑了。我軍進警察所后,繳獲物資10余擔,搜出一批田賦冊,把田賦冊當場燒毀后,向群眾宣傳講解我黨我軍政策。
此時,天已漸漸黑了,按原來部署,劉政委通知撤退,謝谷指導員就帶著通訊員前往敖峰方向路口安排崗哨,排長李照烈則去東門和南門布置放哨,葉佐庭中隊長在圩內大街等候,準備集中后按劉政委指示撤退。然而,精彩的場面卻跟著發生了。正當葉佐庭中隊長等待隊伍集合撤出博美的時刻,忽然跟李昭烈排長去放哨的小戰士歐略匆匆跑回來向葉中隊長報告說,南門外發現有敵人,恰巧謝谷指導員這時也來了,經商量,謝指導員先后向劉政委匯報發生的敵情,葉中隊長即率領化成國民黨縣政警第四中隊的那個班奔往南門,到達南門口時,天已黑朦朦了,往橋沖渡口方向望去,在不遠處,可見到一列敵兵向這邊走來,看樣子,前來的敵人,還不知博美鎮內有我軍,真是一個極好的伏擊殲敵機會。按地形分析,對我軍也很有利,南門外是一條小石板路,兩邊是稻田,不遠處有一拐彎,通向橋沖渡口,而南門內是街道,兩邊是民房,不遠處也是一個拐角,通向圩內大街,南門成為一個關口,守在門內的人,在門外是看不見的,加上天已黑了,更便于我軍隱蔽擒敵。葉中隊長根據敵情和地形,馬上做出決定:“派六個戰士隱蔽在南門外路邊,一旦門內槍響,即向小石板路上的敵人開火,負責掩護。葉中隊長自己帶領六名戰士守在南門內擒敵。”決定和部署后,葉中隊長先發制人,用白話向敵人問話。“什么部隊?哪里來的?”敵人忙答:“是聯隊第七中隊,從碣石來的。”實際上,駐博美的偽縣政警第四中隊得悉我軍進攻博美的消息后,打電話向縣城求救,偽縣長即派駐碣石的聯防隊第七中隊來支援,沒想到已姍姍來遲了。接著,葉中隊長又問敵人為何這么晚才來?敵人回答說是在路上耽擱了,葉中隊長便順勢說:“天黑看不清,為提防共軍,叫你們的中隊長先來。”而敵中隊長在后邊,一下子趕不到前邊,前邊的敵人一邊向后傳話一邊往南門口走來,這時,葉中隊長便問敵人說:“為了防止意外,要一個一個進來。”這些愚蠢的敵人果真很聽話,一個跟著一個,中間相距幾步遠,慢悠悠地走向南門口。
真湊巧,當博美南門口內不遠處有一戶人家的門口,掛著一盞燃油燈,把街道照得忽明忽暗;敵人沒有絲毫思想警覺,也沒有注意南門內有什么人,其實,我軍戰士已在南門內等著擒敵,第一個敵人進來時,剛跨進門內,葉中隊長就將他肩上的長槍奪過來,旁邊兩位同志把他一抓,這個敵人連哼一聲都來不及,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我軍戰士推搡在街旁坐下,呆滯地望著我軍戰士。我軍戰士叫他不要出聲,若出聲就打死他。這個敵人就在兩位戰士看守下,乖乖地坐在街邊地上。照這個辦法,我軍共生擒三個敵人。第四個進來的敵人是偽聯防隊第七中隊長李祺。這個中隊長,嘴巴還很硬,一邊走一邊罵街,手里拿著一把長長但不太亮的手電筒,他一進門,葉中隊長就把他掛在屁股上的駁殼槍卸下來,李祺連忙問:“干什么?干什么?你們是哪個部隊的?”葉中隊長說:“是四中的啊。”接著,葉中隊長叫他蹲下,他不肯蹲,一邊掙扎一邊罵娘,看看葉中隊長等穿的掛的又是陸豐縣政警四中隊的軍裝徽章符號,還以為真的是陸豐縣政警四中隊的。之后,葉中隊長便向他攤了牌,低下頭,用手指著戴在頭上的五角星列寧帽給他看,頓時,李祺傻了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被嚇得渾身發抖,汗流浹背,滿臉紫青,兩腳一軟,癱坐在屋角地上,不敢動彈,當了我們的俘虜。
繼偽聯防隊第七中隊長李祺被生擒之后,我軍仍繼續擒敵;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第十二個敵人進南門時,情況突然起了變化,第十二進來的敵人是一名帶班的班長,是一個老油條,他一手提著一個鬧鐘,一手緊抓槍皮帶,一進門,葉中隊長照樣用右手要卸下他的槍,但他的右手卻緊緊抓住槍皮帶,把長槍背著,怎么扯也卸不下來,由于這個老兵死死不松手,葉中隊長意識到若雙方再爭奪下去對我軍不利,便端起步槍,朝敵老兵腹部扣板機,“砰”的一響,這個老兵應聲倒地。南門外埋伏的戰士,聽到南門內槍聲,就一齊向小石板路上的敵人開火,敵人遭突如其來的襲擊,又不知我軍有多少人,不敢應戰,驚慌失措,連滾帶爬,狼狽逃竄。
敵人被擊潰后,我軍押著敵聯防隊第七中隊長李祺以下11名俘虜,撤出博美鎮。
我軍此次攻打博美鎮,雖然偽縣政警第四中隊早先溜跑,沒有受到我軍攻擊,但從碣石來援的偽聯防第七中隊,卻被我軍打得焦頭爛額,潰不成軍。中隊長李祺等l1名敵人被我軍生擒,敵班長當場被擊斃,繳獲長短槍12支。我軍無一傷亡。博美之戰,是給對陸豐國民黨反動派的當頭一棒,影響很大。
陸豐武工隊戰斗片斷
彭彪
陸豐武工隊的成立和工作的開展
六月廿一日晚,五云洞鵬嶺村搭舞臺演戲。這時,潮汕人民抗征隊橫江辦事處陳權、蔡若明等領導同志大力支持陸豐武工隊,派來了蔡達才大隊和橫江武工隊共400多人來作政治影響,擴大革命聲勢。當時,彭彪和幾位武工隊員登上舞臺,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說明我軍必勝,蔣軍必敗的道理,并大量散了傳單,宣傳陸豐武工隊成立。這時,廣大群眾見到了這么多游擊隊,見到了熟悉的人一夜間成為陸豐武工隊員,個個拿起了槍,都非常高興。當場就有很多青年報名參軍。從此,陸豐武工隊的聲勢在揭陽、陸豐、五華邊區傳開了,壯大了革命力量,擴大了影響。
陸豐武工隊根據地設在赤窖,橫江抗征隊辦事處陳權、蔡若明等同志很關懷陸豐武工隊,還派來政工人員貝影、劉艷芳等同志來協助開展工作。一步一步的將各方面的工作開展起來,發動廣大農民組織起來,參加革命斗爭,首先,建立了赤窖了農會,選出農會主席彭練。其次,建立了赤窯民兵大隊,組織了農民武裝,選出了大隊長彭豪。這兩位同志在革命斗爭中,表現很堅強,斗志很旺盛。同時,又發動群眾開展了向地富征糧征槍的工作。
武工隊不斷地擴大,由初期的彭明德、劉土、劉作霖、彭文敏、劉作良、彭彪、彭禮鉤等同志,不久就發展到40多人,并加強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經過一人時間的訓練之后,隊伍的政治、軍事素質有一定的基礎。七月下旬,由彭彪帶領十多名短槍隊員,取道下砂、螺溪到上護,與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東北大隊取得了聯系,向領導作了匯報,得到領導的指示和鼓舞。幾天之后,領導派員和陸豐武工隊一道,回到橫江和潮汕抗征隊取得聯系。這樣,東江、韓江兩支人民武裝力量聯系了,為以后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共同戰斗作好準備。
赤窖戰斗
反動派是不甘心失敗的。八月下旬,“上砂慘案”,“七二四”事件發生后,各地反動頭子甚囂塵上,互相勾結,圖謀一舉撲滅赤窖、橫江一帶的人民武裝。九月十九日晚,橫江抗征隊辦事處領導陳權同志來五云洞赤窖交換情況,經過共同分析,認為明天敵人可能分兩路大舉來犯,估計一路敵人由河婆(今揭西縣城)出發直逼橫江,一路敵人從河婆經五云進攻赤窖,再進橫江。于是商定,陸豐武上隊負責阻擊進攻赤窖之敵,橫江抗征隊負責阻擊進攻橫江之敵、并隨時互相支援、互相接應。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集結在河婆的國民黨匪軍和彭展南的反動聯防隊,分兩路來犯。陸豐武工隊和陸豐西北武工隊在天未亮即進入陣地守在嶺下凸的山頭。天剛亮,敵軍一個營加上彭展南的聯防隊共約400多人,從田心寨那邊的大路來攻。在敵眾我寡情況下,為了分散敵人兵力,減輕正面壓力,我軍當即派出一個戰斗組,火速下山,越過田野,占領黃坭壙的山頭牽制敵人。不久,敵人發起向我軍攻擊,我們正面開始阻擊,槍聲響了,派出去的戰斗組在對面山也配合向敵軍射擊,這時,國民黨敵軍突然停止了進攻,重新部署兵力,分出一部分兵力向黃坭壙山頭進攻。這樣,果然減輕了正面壓力,于是,我們的隊伍,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抗擊敵軍,敵人不斷地吹沖鋒號,我隊最后撤到赤窖硿的最高峰,居高臨下,抗擊匪軍,敵人終于無法攻上高峰,只好繞道由下徑進攻橫江。正面的敵人雖然被我隊阻擊了,卻沒有預料到赤窖的反動頭子彭甲、彭翠英等已組織了一幫反動武裝,串通上砂反動聯防隊,當國民黨敵軍退后,這支反動武裝便悄悄地向我隊撲過來,我隊受到這個突然的襲擊,彭成否、蔡光兩同志當場壯烈犧牲,彭成唐同志負重傷,彭練同志被捕后也壯烈犧牲。情況來得這么突然,我隊只得邊打邊撤,退到良田。這樣,五云洞又重陷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
這一仗的慘痛教訓是對彭甲、彭翠英兩個反動頭子麻痹大意,在緊急關頭未采取果斷措施,地下黨員彭子郭在赤窖教書時,已摸清彭甲、彭翠英的反動本質和赤窖的封建勢力情況,陸豐武工隊成立后,彭子郭曾經詳細地將彭甲、彭翠英以及當地封建勢力的情況向彭彪作了介紹,特別提醒要注意彭甲、彭翠英兩個反動頭子的動態。九月十九日,民兵大隊長彭豪也向彭彪反映“近日來彭甲搞幾支駁殼槍回家,并同一些不三不四、鬼鬼祟祟的人混在一起”,要求嚴防他們。當時彭彪正發高燒臥病在床,但也曾提出:“那就先下手為強,將這兩個人先抓起來”。剛好這時陳權同志由橫崗來研究敵情和戰斗部署,接著,彭彪即連夜下山到嶺下寨,布置明天的戰斗,所以當天未果斷地逮捕彭甲和彭翠英,這是一大失誤。
夜襲河口田賦處破倉分糧
鄭劍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底,陸豐東北大隊從海豐九龍峒出發,經過幾天的行軍,挺進陸豐新區,從此,這支隊伍,邊戰斗,邊發展壯大,馳騁在陸豐沙場。
到陸豐新區初期,東北大隊在激石溪、上護、新田、仙草徑、黃塘、青塘一帶活動,邊熟悉情況,邊尋找戰機。
一天上午,部隊駐扎在仙草徑村,接到河口地下黨送來的情報,稱河口圩沒有國民黨駐軍,只有幾個人看守的田賦處糧倉,里面堆積了勒迫群眾上繳的近百擔稻谷,糧倉經常緊閉大門,如果我軍進行襲擊,帶領群眾破倉分糧,是極好時機,如能進行,群眾一定拍手稱快。
大隊長彭克明得悉這個情況后,決定:①以第一中隊為主力,鐵流短槍隊打突擊,②發動仙草徑一帶群眾隨軍行動,參加破倉分糧,每人準備一支扁擔和二個空籮或布;③晚飯后出發,晚上12時前趕到河口圩,④破倉后把稻谷分給隨軍群眾,天亮前回到仙草徑。
按照大隊領導的安排,晚飯后輕裝上陣的戰上和隨軍群眾,在村前空地集合;隨軍群眾有近百人,大部分是男青壯年,有小部分家里沒有男人的中青年婦女參加此次行動,由于國民黨反動派三征勒迫、地主剝削,這里的群眾生活非常貧困,聽到部隊要夜襲河口口賦處,破倉分糧,非常高興。
傍晚,部隊和群眾集中后,熟悉河口圩地形的戰士在前面帶路,鐵流隊和地雷手彭景材跟進打突擊,主力第一中隊走在中間,群眾走在后面,第一中隊一組戰士擔負后衛,從仙草徑出發,經過幾個小村,隊伍行進非常順利。早春的天氣,確實很宜人,空中閃爍著點點的紅星,地面天晴風靜,無風無雨,近二百人的隊伍,于深夜12時左右,來到了河口圩旁,擔負打突擊的鐵流隊,見糧倉周圍靜悄悄,糧倉大門緊閉;隊長一聲令下,地雷手彭景材眼明手快,把地雷安放在大門邊,霎時間,“隆隆”一聲巨響,震撼了整個河口圩,鐵流隊長帶著幾個戰士跟著一躍而上,沖進糧倉,來不及穿外衣、只穿背心短褲的糧倉主任莊國貞還未反應過來,被我從被窩里揪了出來,舉起雙手,跪在地上,束手就擒。接著,戰士在其床頭搜出左輪手槍一支,子彈10多發。在糧倉看守的兩個倉丁,也被我軍活捉,經教育后釋放。隨軍的群眾,笑盈盈地很快往自備的谷籮、布袋里裝滿稻谷。
破倉分糧的目標已達到,部隊和群眾在糧倉門口集合后,按原來隊形和路線回仙草徑。天將拂曉,才到該村。戰士們回到宿營地,很快進入夢鄉,在睡夢中露出“破倉分糧勝利而歸”的微笑。
此次夜襲國民黨陸豐河口田賦處,破倉分糧,不僅群眾受益,而且,特別在政治上、軍事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擴大了東北大隊的影響,進一步激勵群眾參加解放戰爭。因為,從大革命失敗后,在漫長歲月中,陸豐群眾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壓迫,官僚地主的剝奪,陷于饑寒交迫境地,現在有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帶領群眾夜襲河口圩的國民黨田賦處,破倉分糧,活捉了糧倉主任莊國貞,真是一樁人民夢寐以求、人心大快的喜事。消息傳開后,大大激發了廣大群眾參加解放戰爭的積極性。
粄仔崗遭遇戰
鄭劍
一九四八年秋,東北大隊為了粉碎國民黨陸豐縣長賴舜純配合宋子文的第二期清剿陰謀,準備吃掉駐河田(今陸河縣城)的縣政警第四中隊。該中隊的中隊長賴超,指導員賴英,都是縣長賴舜純的親人,若消滅這個中隊,等于給賴舜純當頭一棒,打掉他的囂張氣焰。
當時,東北大隊采取“引蛇出洞”的戰術,派一個班到河田圩騷擾,引敵出圩外,另部署其他部隊在嶂肚山地設伏,襲擊出洞之敵。但是,時過兩天,狡猾的敵人仍龜縮河田圩內,始終沒有出來。
八月五日,東北大隊第四中隊在政委鄭萬生、中隊長葉佐庭、指導員謝谷(謝國輝)率領下,從河口南溪對門仔村移駐粄仔崗東面的窯肚村。
翌日(八月六日)早晨,我軍派四中第一排排長張威帶一個班到粄仔崗收稅,以解決部隊給養。此時除巧駐河田的縣政警第四中隊從河田回陸城路過叛仔崗,因此就出現了一幕緊張精彩的“仔崗遭遇戰”。
在敵人尖兵班來到粄仔崗附近的米埕崗時,我收稅的同志仍未發覺,直至敵人來到粄仔崗山后,正在公路上的戰士葉山、徐宏才發現了敵人。我軍發覺敵人后,收稅的同志便迅速搶占有利地形,進行英勇猛烈的阻擊。同時,在山上放嘹望哨的同志也發現了敵人,馬上向駐在窯肚村的部隊發出敵情訊號,大隊和中隊領導立即派出第二排排長李昭烈率一個班占領了高地,中隊長葉佐庭指導員謝谷則帶其余部隊繞過山坳,向敵人發起沖鋒。大隊政委鄭萬生則帶領大隊部人員及周圍群眾登山助戰,敵人聽見我軍“的!的!達!達!”,的沖鋒號,又看見滿山的游擊隊,魂飛膽喪,亂了陣腳,被動挨打。
這時,恰遇我軍鐵鷹隊也從上護來粄仔崗收稅,到達陣地附近,聽到密集的槍聲,不等命令,迅速參加了戰斗。敵人遭到我軍三路夾擊,被我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結果,我軍共俘獲敵中隊指導員賴英、縣府社會科長劉達道以下近10人,繳獲長短槍7支,我軍戰士吳娘銓在追擊敵人時壯烈犧牲。被我軍俘獲的近10名敵人的軍裝(包括軍衣、軍帽、帽徽、臂章),全部被卸下來,換上便衣,加上在上護被我軍俘獲的敵人卸下的軍裝,共有約20套國民黨縣政警第四中隊的軍裝。這些軍裝,為以后我軍對敵斗爭中,用作化裝品。如東北大隊第四中隊攻打陸豐重鎮博美時,就是穿上這些軍裝,化裝成國民黨縣政警第四中隊人員,在大白天大搖大擺地進入鎮內襲擊敵人的。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