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巴人
三十夜娶嬤——今年有噢食
舊時和生產力的落后,溫飽問題成了人們最關心的焦點。窮人之所以選擇在年三十結婚,目的是為省去辦酒席的開支或因為無能力擺酒。民間有這么一個故事:一戶窮人的新婚之夜,新娘出于對夫家的了解和關心,問新郎說:“從今咱家多了我一口,不知米谷夠不夠吃?”新郎說:“今年有噢食(有得吃)”。新娘又問“那明天不就是明年嗎?明年呢?”新郎搖搖頭無言。
這句歇后語的意思是:這餐有著落,下一餐還是個未知數。
麻雀仔刨粗糠——空歡喜
麻雀主要以谷物為食,碾出米的谷只下粗糠了,盡管粗糠和谷顏色一樣,粗糠不過是空殼而已,麻雀仔刨粗糠,怎么刨也刨不出谷粒。
這句歇后語比喻看到的未必是得到的,落得空歡喜一場。
六有鯽魚——死存雙嘴
農歷六月的天氣是全年最熱的天氣,一到中午,田溝里的水大量蒸發,水溫上升,就會導致水里缺氧,鯽魚適應能力較差,生命力較弱的相繼浮在水面死去了,一部分還在死亡線上掙扎,紛紛把頭露出水面,用嘴巴一張一合的拼命吸氧,身子再也無力游動,看上去象是死了,但嘴巴還在動。
這句歇后語通常比喻大難將至,甚至死到臨頭還嘴硬的人。
山狗喧著屁一一倒轉(轉不停)
山狗即狐貍,聽老輩人說。狐貍很狡猾,尾巴基部有個小孔,遇到敵人時能放出一種刺鼻的臭氣,發出氣味麻醉敵人的腦神經,使敵人出現短暫的幻覺,團團轉而辨不清方向。
這句歇后語形容那些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才好的人和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急得團團轉的人。
山豬坐湖——退搭壁
湖——湖感,竹子做成的,很大的,可以裝很多東。舊時農村每家每戶都有,不用的時候都是掛在墻壁上,山豬給逼到墻邊了,退到無路可退了,會奮起反攻。
這句歇后語比喻不要過分相逼,逼得太緊反而會遭反擊。
鹽街豬母——食無打有
鹽街指賣柴的街市。豬母即母豬也。鉆進鹽街的母豬,想去找點吃的,由于妨礙了人們做生意,人們便會棍趕打母豬。所以在鹽街亂闖的母豬,什么都吃不到的,只有處處挨打的份兒。
這句歇后語形容吃力不討好。
庵堂拜菩薩——面面是佛
庵堂四面供著很多大大小小的佛像,要想到庵堂拜佛,一定要拜得周到,如果一時疏忽漏拜了某一位佛,這位佛就會認為你不“平等待佛”而記恨你,使你的誠心得不到好報。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事求人,如果漏拜了某一相關的人,將會使你的事情更加難辦。
乞丐過溪——行李多
以前乞丐不像現在的職業乞丐,以前的乞丐大多是逃荒的,帶家帶口,討飯,討穿,討衣服,討東西等等,什么東西都好不容易討來故此行李特別多,過溪時特別不容易。形容拖累太多,很難做事。魯漁
項仔(脖子)生瘤——堵著
“堵”碣石話意為逢著,脖子生瘤活動不便,會不時碰著。比喻千載難逢,也作人家遇不上你卻碰上的意思。
食飽分買——要買不買無相干
吃飽了,包子要買或者不買意義不大。這個詞語通常用在買東付價還價,暗示可買可不買。喻無關要緊的事或物。
捧醋過河溪——腳濕(刀庵2)手酸
手里端酸醋,(D庵2)碣石話,濕的意思,端著醋淌過河,難免手沾著醋腳沾著水,醋是酸味的,故此便腳(刀庵2)手酸了。喻身體不舒服,和手腳酸痛和頭重腳輕一個樣。
五月初六艾——過時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碣石,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榕樹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榕樹葉、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用以驅瘴。傳說端午節當天取艾草沾上午時水噴灑居室,可以驅邪,驅蚊。過了初五就不靈驗了。喻過時貨色。
隔夜孔明——過時話
孔明即諸葛亮,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很厲害的謀略家,隔夜是指事情過了,軍師再也起不這時的軍師是不起作用了。
喻事情未解決時,毫無辦法;事情都解決了后,再奢談什么計策點子,已失去意義。
秀才吃臘餅——有日(總有一天)
舊時讀書人多是家境貧寒,枵腹苦讀,所謂“十年寒窗受盡苦”。一日,某秀才上街經過一家餅店,從店里飄來一陣餅香,饑腸轆轆的秀才忍不住走進店里,看著臘餅想一飽眼福,這時店主上前招呼;“秀才,買臘餅嗎?”秀才嘆了口氣說:“有日啊!”區區一塊臘餅,卻成了秀才的奢望!
秀才吃臘餅的故事后來成了“目標遙遙無期很難實現”的歇后語。
破竹不留目——無情可講
“目”碣石話為竹節,破竹是把整支竹子用刀分成兩半,要把竹子全部分開留下就要把節也破開。
這里形容無所顧忌,不講私情,大公無私。
太監提燈籠——照價(駕)
照駕為照價的詣音,指按賣給別人的便宜價賣給你。
烏瓠杠狗——夠節無了
烏瓠是一種瓜,質地很脆,拿烏瓠去碰硬的東西,如果用力過猛,大截的一定斷了飛出去,只剩下一小截抓在手里。
通常指生意虧本,錢沒掙本錢倒是去了一大截,也指入不敷出,剛剛進的帳就已開銷了一大半。
和尚頭頂掠虱母——無乜個
虱母就是人頭虱,寄生在人頭上長有頭發的部分,“掠”碣石話意為“捉”,和尚是光頭的,在和尚的頭上找人頭虱,能找到嗎?喻什么都沒有。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