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陳炎通口述 ?林子整理
題記:陳炎通老人是少數仍健在的中國當年抗日遠征軍老戰士之一。他1942年應征參加中國抗日遠征軍,編入新六軍,浴血轉戰印度、緬旬。抗戰勝利后,隨軍開赴南京、遼寧、吉林接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遼沈戰役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回國后復員回鄉。以后大部分時間在家鄉農村行醫,廣受群眾贊譽。
陳老是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的直接見證人。其經歷和回憶,可為歷史研究之資。現巳年邁力衰陳炎通老人生活十分清苦,僅靠微薄補貼度日。
我叫陳炎通,又名陳東升,祖籍陸豐縣東海鎮竹仔圍村,出生于民國甲子年(公元1924年)五月七日。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母親拉扯我們兄弟四人過生活,家里很窮苦。后來大哥去過番,二哥三哥夭折了。
1942年,政府幕集“新兵”抗擊日寇,我應征入伍。新兵開始集中,先駐扎在陸豐縣東海鎮上圍地主陳銀添的祠堂里。當時我才十六七歲,但人很高大,體魄很好,體檢時全部合格通過。三個朋后部隊開始出發,向東行軍至揭陽,再向北進入山區,然后輾轉開入廣州。在廣州住了幾天,再用X光檢查了身體,才乘坐火車到長沙。我那時年齡小,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剛開始聽到火車轟隆隆的聲音,很是害怕。人家跟我說這是火車,叫我不要怕。火車開始北上,一路盤山越嶺。沒有座位坐人都擠在火車的倉櫥里,兩三天都沒有飯吃、沒有水喝,有人甚至喝尿解渴。到了長沙下車后,終于能吃上馬鈴薯煮五花肉。大家都搶著吃,好像一群餓雞在搶谷子。我餓極了,一下子吃了七口壺。
離開長沙,我們又開赴貴州富順。第三天早上起來,每人發一套新軍服,還發了毛巾。看到很多軍車停在西南角,很多百姓興高采烈地走出來,提著籃子,里面放著雞蛋、開水,擺在桌子上,上面插上國旗,甚是熱鬧。原來老百姓是來犒勞、歡送我們的,希望我們奮勇殺敵,早日得勝。
我們坐上汽車,走了一二天到達昆明。在昆明那邊又繼續檢查完身體后,來到飛機場。看到很多飛機停在那邊,我很害怕。這時,有人提著用鐵桶裝的牛奶和咖啡過來,每人發四個面包給我們。我比較能吃,就是五個面包我也能吃下去。吃完了這后,我們就上飛機。有些有生活經驗的人哭了。我就問他怎么哭了。他說飛機這一去,不知要到哪里去,又不認得路,就是認得路,又不知怎么回來。飛機飛行在白云上面,像一條魚水里游。窗外云海茫茫,天很藍,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飛機飛過一座大山,那里有三個山峰。有見識的人告訴我,那是喜馬拉雅山。
飛機到了印度降落時,望下去茶園一壟一壟的很整齊。倉門打開,下了飛機,我們走到座工廠旁邊。很快地,就看到一些工人提著鐵桶走出來,裝著咖啡和牛奶。大家圍攏上去喝,我也舀了一罐來喝,是甜的,很好喝,我連續喝了三罐。接著軍車來了,大家都上車。到了一個軍營,馬上發給服裝,原來發的新衣服統統扔掉。然后發放消毒水、肥皂,凡士林、毛巾等,叫我們去洗澡。洗澡的時候,忽然有人從后面拿大竹板給我涂藥水,前面涂一下,后面涂一下,大腿、臀部也涂,涂了后還要繼續刷。洗完了又再洗。最后總算洗完了,毛巾都全部集中扔在一邊。衣服也全部脫下來扔掉,只有郵票、筆、紙才可以留著。然后按照每人的身高,發給衣服、襪子、又發給口壺、湯匙、叉子、鋼盔,還有氈子、蚊帳、床墊以及大皮包帆布袋和干糧袋。隨后大家被帶領到竹樹林里,搭起綠色的帆布棚子。樹林蚊子多,發兩瓶驅蚊藥,搽在身上,使蚊子螞蟻不敢接近。每一個班發一口鍋、一只鏟子,兩支飯勺子,用來煮飯。想吃大米、豬肉、魚等,自己可以自由去領。食物還有牛肉罐頭、魚罐頭、荷蘭豆罐頭、梅汁、糖餅、咖啡、餅干,另有香煙、火柴,都可以領取。
大家就這樣在那里洗刷、用餐、宿營。然后,我們就被帶到尼都去了。到達之后,軍長出來說話,說什么我聽不大懂,就問老兵,老兵翻譯給我聽。軍長說,你們這些同胞,這些青年人,鼻頭都是有血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國打勝戰:我們這些人在這邊打不贏的話,全國的百姓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都要滅亡;人要長志氣,要跟他們拼死,不能投降;?日本兵很兇殘的,如果被日本兵包圍了,他們不會俘虜你們,而是馬上實施槍斃。后來師長、連長也來訓話,說要把每個日本鬼子消滅干凈;在富順縣那里,老百姓給你們送雞蛋、面包烤包,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你們來殺日本鬼子。說你們這些青年人要跟你們拼命,一個人拼一個人,拼久了敵人就少了。教宮在臺上訓話,我們就舉手高呼回應。那時候我們只有十幾二十歲,思想很單純,聽了教官講課后,思想上變化很大,對日本人很仇恨,看到日本軍只想殺掉他們。
不久就開始進行艱苦的訓練,前后大概進行了十個月。教官要求我們認識全部的武器都要認。空地上披著油布,把槍械都攤在那里,都官手把手教你怎么打。教官說,在前方什么武器拿起來都要會用;負傷的時候,輕機槍拿起來可以打;如果敵人跑到坑里去,輕機打不了,用六零炮也可以打。有時候早上吃完飯之后,挑著午飯去訓練場打靶。每人發子彈5顆,打完了就給你10顆甚至更多。輕機槍打了之后發生故障,要自己全部拆裝下來,然后再安裝上去。還要練習蒙上眼睛拆裝哪里,都要很準確;輕機槍的零件叫什么,都要能講出來。其他訓練的項目也很多,如爬山越嶺、爬鐵絲網等。鐵絲網上擰很多刺,三個角的,衣服掛上去就掙不開。
我們還經常訓練打野操,軍官把一些東西藏到樹林里,叫我們到樹林里去找。有時訓練“出槍”,把草人當敵人刺殺。槍舉起來,這邊“敵人”過來就用槍頭刺刀刺下去,那邊“敵人”過來就用槍頭擊打過去,打不到就把槍順手砸出去。?“敵從”一來被我們一刺,刺刀在他腹部里絞一下,或者腦袋被撞到,差不多都會死掉的。這些技術,在戰場上遇到肉搏戰就可以用上。我那時候訓練得很好,身體得到很好的鍛煉,力氣也很大。直接指導訓練的軍官多數是中國人,也有少部分美國教官。我當時編在新六軍,也屬于盟軍。我們這支軍有上萬人,包括三團一師,還有一個炮兵師,共四個師。軍長是廖湘,團長是羅為惜。
經過訓練,我們個個如鋼似鐵、技術精良,被投入到了抗日前線。期間跟日本軍隊對陣,參加了多次戰斗。幾乎每隔一二天就打一次。當時日本軍隊占領了印度三年,對當地的情況很熟悉,而我們是不熟悉的。他們在公路、鐵路邊幾乎都修筑了碉堡,樹林很茂密,樹枝盤根錯節,人進去很難出來。在這樣的樹林里,日本軍隊把大樹頭做成碉堡,樹干之間上面架木板,上面埋伏士兵,有誰來都看得很清楚。如果向上掃射的話,他們可以從樹上用大繩子墜下來。印度那地方天氣很熱,經常下大雨,要去搜索敵人很難。我們到樹林里去搜索敵人,眼睛和耳朵都很機靈,時刻提防著。在樹林走的時候,如果向士兵發命令,就要裝鳥叫來做信號,怕敵人知道我們的行蹤。硬頭鋁制的水壺不可以帶,怕樹枝碰到會發出聲響被敵人發現。開始進入樹林的時候士兵經常被日軍的伏兵擊中身亡,損失很大,部隊很難推進。后來進軍前都要先向樹林掃射,又發給月眉形的利刀,前面的士兵砍倒灌木叢,后面的士兵持槍掩護。這樣才慢慢地開辟了道路。后來找來了一些像噴噴霧器一樣的東西,有兩個管子的,里面裝汽油,一打開閥門汽油就噴出去,點著后射出長長的火苗。前面灌木、雜草很快被燒成灰燼,也清除了障礙,軍隊便更加順利地推進了。在樹林里我們一旦和日軍遭遇,他們不退,我們要向前,那時候短兵相接,子彈來不及上膛,就拿刺刀相拼。那時我們膽子很壯,要為中國老百姓報仇的決心很大,是不怕犧牲的。戰場上一喊殺,大家都熱血沸騰,遇到敵人都不留情。你如果不刺死他就被他刺死。我年輕高大,有力量,往往獲勝。有時沒有水喝,也沒帶碗,就用大片的樹葉盛雨水來喝。士兵一般要跑步前進,出汗很多,丟失了水分后就很容易渴。在前方作戰沒有水喝是很難受的。
有一次我們被包圍了,沒有吃的,就發無線電報去后方求救。后方接到電報,立即派飛機送來物資。炸彈、糧食、罐頭魚、罐頭肉什么的都用降落傘墜下來。有時候風太大,把降落傘刮到日本軍隊那邊去,他們就過來搶,我們發現后用大炮轟他們。有一次我們要搗毀日本的碉堡群,但很難攻破。后來我們用飛機把士兵空降到那里,部分傘兵被敵人在空中打中身亡,損失很大。于是我們的飛機不斷地對敵人陣地進行轟炸。日本的飛機刷成粉紅,前后坐兩個人,飛得很低,轉向不靈活。我們的高射炮的炮火也很密集,日本的飛機逐漸被我們趕走了,無法飛過來援助。這樣,我們掌握了控制權。
印度有一條大江,河水很兇猛,有人說是唐僧取經曾來過的。日軍潰敗,紛紛坐上汽艇順著河逃竄。我們就用大炮轟炸。有些不愿意投降的,就跳河而死。很多日本鬼子在河上被我們消滅了,全部覆沒。戰斗持續打了七八個月,日本終于被打退了。我們坐上飛機,凱旋回到昆明,在那邊修整、檢查了四五天。全部槍支都擦得干凈,槍膛里的子彈全部卸下。只能帶槍尾刀。每人的槍尾還插一桿旗,上面寫著“打倒日本,勝利回國”。接著全軍集中,召開慶功大會,蔣介石、陳誠、白崇禧親自來接見我們。
回到昆明,后又在貴州駐扎一段時間,再轉至長沙東南郊,在那里安營扎寨。有一天,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我們剛好正在營地村邊的一個池塘里洗澡。大家 欣喜若狂,就在河邊那家里打輕機槍慶祝。多年浴血奮戰,終得此勝利,真不容易呀!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