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8 發布者:lfszx 字號:[大] [中] [小]
麒麟舞是一種傳統的仿動物舞蹈,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擊石附石、百獸率舞”。即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仿動物舞蹈。漢武帝時,招待外國使者,就有叫“魚龍曼舞”的表演。麒麟是我國圖騰中的瑞獸,漢族民間多為吉祥的象征,《禮記、禮遠》:“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耶”。歷史資料可查,歷代漢族王朝宮中都有麒麟圣舞,特用于泰山封禪、祈求太平盛世,傳入民間也有800多年的歷史。
海陸豐屬沿海地區,多臺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故而先民多較為迷信,舞麒麟祈求太平盛世便成為明清時的重要民俗活動,舞麒麟者多數為強悍能武的師傅好漢,日長年久,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舞麒麟表演與武術表演相結合的獨特表演形式。
麒麟作為我國原始圖騰中的一種吉祥象征,對于當今社會的人們,依然是心底溫暖的印記,傳承延續著遠古氏族的獨特文化基因,潛移默化地在人們心里昭示著一個集體記憶,故而,麒麟舞在海陸豐民間一直延續傳承下來。
麒麟舞主要活動于春節期間和喜慶節會。麒麟形象多樣,包括有須的和無須的。麒麟舞隊的組成基本上由鄉、社為主體,特別是同姓的鄉村。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個班子不盡一樣,舞麒麟時,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則無。
陸豐麒麟舞迄今為止還保留傳統的表演方式,通常以農村的曬場、空地為表演場所,由一人舞動麒麟頭,一人牽動麒麟尾。在大鑼、大鼓、大嗩吶的伴奏下,開始舞動麒麟,先朝天拜三下,接著繞圓場和朝場地四個角落覓食,此時嗩吶吹奏獅詩《吃四門》,然后在場地中間舞弄,表演出打滾、舐腳、洗須、咬騷等風趣動作及喜怒哀樂的情緒。麒麟舞后為武打表演,隨著吹打節奏加劇逐漸形成高潮,這是麒麟舞武術表演的精彩部分。雖然表演項目各個班子不一定樣樣都有,但起碼都要有五項,即叫“搬五彩”。每次表演一般都以班里師傅再次舞起麒麟頭鳴炮參拜結束。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