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23-07-17 發布者:shore 字號:[大] [中] [小]
“青山問政”文化沙龍啟動儀式現場。受訪者供圖
近期,陸豐市政協在河東鎮青山村“時居書屋”舉辦“青山問政”文化沙龍啟動儀式暨首期問政活動。在首期“青山問政”文化沙龍中,陸豐市政協以特色農業如何支持鄉村振興為議題展開研討。活動中,深圳市政協委員龔云流、彭國遠,中荔農業集團市場總監黎焯鋒,汕尾市政協委員歐炎、俞允德,陸豐市政協委員葉凱、陳俊局等分別圍繞議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積極建言獻策。
“青山問政”文化沙龍是陸豐著力打造跨區合作、資源共享、服務大局的“智慧政協”平臺,也是陸豐市政協科學發展、充分發揮調查研究特長、擦亮政協“專”字招牌的生動寫照。近年來,陸豐市政協為進一步推動協商建言活動提質增效,成立20個鎮(街)政協聯絡工作室,以及陸豐市政協農業和農村界別等4個界別政協委員工作室,舉辦“知情明政”主題活動,深入基層、關注民生,不斷為陸豐振興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南方日報記者 郭楊陽 通訊員 陳曉慧
匯聚多方才智
以“青山問政”貢獻政協方案
“青山問政”文化沙龍是陸豐市政協在全力抓好鎮(街)政協聯絡工作室和界別委員工作室建設的同時,為持續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結合實際積極打造的具有陸豐特色的問政協商平臺。
“青山問政”文化沙龍圍繞當前“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綠美生態等中心工作,每月定一主題,邀請深圳、汕尾、陸豐政協委員采取現場調研、座談的形式,凝聚多方力量就相關議題進行“頭腦風暴”,建言獻策。最終將12個月活動成果匯聚成書,為陸豐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方案,推動陸豐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由深圳、汕尾、陸豐三地政協聯合打造的具有陸豐特色的“青山問政”文化沙龍是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的創新之舉,也是貫徹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和“百千萬工程”會議精神的具體實踐。“青山問政”文化沙龍活動作為陸豐市政協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了深、汕、陸三地政協經濟發展“助推器”、凝聚共識“連心橋”、科學決策“智囊團”、民生改善“服務站”的作用,在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難題中發揮重要作用,作出了政協貢獻。同時,通過三地政協聯動,切實將協商民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真正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的有效銜接。
建言促發展
以特色農業支持鄉村振興
陸豐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有農作物、林木、牧草、畜禽和水產等六大類。2022年,陸豐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38億多元,其中農業產值55.39億元、林業產值1.19億元、牧業產值16.60億元、漁業產值57.2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59億元。
陸豐既有的農業產業基礎為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發展特色農業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陸豐鄉村振興的重要立足點。因而陸豐市政協首期“青山問政”文化沙龍圍繞特色農業如何支持鄉村振興展開探討。
深圳市政協委員龔云流在問政活動中指出,農村發展特色農業,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初級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是農業產業的使命和任務。要集中資源,解決好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差異化、銷售渠道暢順的問題,以及農產品安全性、標準化、品牌附加值和農產品產銷兩端冷鏈倉儲物流等問題。同時,要著力解決農村集體資產參與項目建設機制、農村海量存量資產盤活與可持續發展等事關共同富裕的問題。
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荔農業”)是一家以中國荔枝出口為基礎,以荔枝特色產業建設、推廣和互聯網銷售為發展目標的農業集團。目前,中荔農業正在通過產業集聚助力陸豐建立起穩健發展的農業全產業鏈。中荔農業市場總監黎焯鋒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在活動中表示:“希望接下來能在汕尾陸豐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與當地企業、種植合作社、農戶等緊密開展合作,重點助力汕尾打造成為粵東荔枝龍頭,努力為促進汕尾陸豐鄉村振興貢獻中荔力量。”
汕尾市政協委員歐炎在問政活動中建議,要按照“百千萬工程”要求,將市、縣、鎮、村的規劃相互銜接,加快編制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結構,打造協調發展新格局;依托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平臺,大力發展水稻、甘薯、蓮藕、茶葉、黃牛、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引入國有、民營等其他所有制經濟與村集體經濟,完善融資貸款和配套設施建設補助政策,建立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促進形成工商資本引流入鄉機制;借鑒推廣“股票田”“股票宅”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支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減災體系建設和農業保險的保護兜底效應,全面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
“身為鄉村振興故事的親歷者、見證者、講述者,既為村民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足感而高興,也為我與鄉村能共成長、共奮進而自豪。”在陸豐市大安鎮的一個中草藥涼茶茶包生產車間,陸豐市政協委員葉凱說道。2022年,葉凱投資200萬元生產駱氏保肝降脂茶。在此次“問政”活動中,葉凱根據過往投資經驗總結到,鄉村振興的造血功能來自農村的農產品,有品牌、有產業,才有能賦予振興動力。以陸豐品牌中的大安大蒜為例,大安大蒜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還出口至海外。但大安蒜的種植規模還不夠,有待進一步開發和提高附加值,因此建議大力推動特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延伸觸角
融入農村和農業生產第一線
不久前,陸豐市政協農業和農村界別政協委員工作室在河東鎮青山村舉行揭牌儀式。該工作室的揭牌成立,進一步延伸了陸豐市政協工作的觸角,讓委員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關注民生、認真履職,推動政協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在此次活動中,葉凱表示:“我們將以政協委員工作室的成立為契機,積極融入農村、農業生產第一線,結合委員專長和職業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履職活動。”
自去年以來,陸豐市政協在履職活動中將“專”字招牌日益擦亮。去年8月,陸豐市政協舉辦以“打造陸豐特色鄉村文化,助推陸豐鄉村示范帶建設”為主題的首期“知情明政”活動。此次“知情明政”活動是密切陸豐市政協組織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提升政協“兩支隊伍”建設的有力抓手,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陸豐市政協工作,推動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去年12月,陸豐市政協舉辦以“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為主題的第二期“知情明政”活動,不斷推動“知情明政”活動發揮更好效能,為推進“三項工程”貢獻更多力量。
為充分發揮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橋梁紐帶作用,推進政協工作向鎮(街)有效延伸,去年10月,陸豐20個鎮(街)政協聯絡工作室同步揭牌成立。各鎮(街)政協聯絡工作室表示,將充分用好工作室這個平臺,努力打造成黨政科學決策的“助推器”、群眾訴求表達的“聯絡處”、委員履職盡責的“主陣地”,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與群眾的溝通聯系,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同時,要積極推進聯絡工作室建設規范化、活動常態化、作用最大化,推動“政協聯絡工作室”品牌落地、落實、見效,構建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新格局,為加快建設政協聯絡工作室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月份,根據《中共陸豐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陸豐市2023年“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陸豐市政協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發揮鎮(街)政協聯絡工作室作用,匯總捐贈意向清單、項目需求清單,協調開展建設項目認捐活動,積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政協委員和鄉賢認捐具體項目、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吳錦俊、吳瑞球、葉凱等政協委員主動認捐項目、捐款捐物共計1000多萬元。同時,陸豐市政協圍繞“百千萬工程”工作目標、任務,協調開展調研、視察督查活動共25次,提出意見建議104條,切實為“百千萬工程”獻良策、出實招。
接下來,陸豐市政協將繼續發揮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橋梁紐帶作用,圍繞基層治理、“百千萬工程”等重點工作、熱點問題,高質量參政議政,助力陸豐市高質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