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24-09-05 發布者:shore 字號:[大] [中] [小]
9月4日上午,汕尾市委、市政府和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陸豐舉行全球單體最大抗臺型風漁融合項目汕尾市中廣核“伏羲一號”網箱平臺投運大會。該項目的成功投運,為陸豐“百千萬工程”建設注入新動能,對于我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汕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逯峰,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立剛,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李旭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榮等出席會議。汕尾市委副書記林少文主持會議。
記者 林惜貞:觀眾朋友,我現在位于中廣核新能源(汕尾)玄武海上風電場集控中心的現場,汕尾市中廣核伏羲一號網箱平臺投運大會在此召開,全球單體最大抗臺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伏羲一號”將于今天正式投放首批養殖魚苗,實現海上“綠色能源”和“藍色糧倉”的集約化開發利用,向海深耕的步伐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會上,與會領導共同啟動“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投運按鈕,并舉行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廣東省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汕尾市百千萬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陸豐市碣石鎮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總社合作簽約儀式。
據悉,中國廣核集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瞄準廣東省建設“藍色經濟崛起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央企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運用多項智能技術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示范項目。該項目位于汕尾中廣核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中心場區,距離陸豐海岸約11公里,由網箱主體結構和上建平臺兩部分組成。其中,網箱主體結構長70米,寬35米,水深約25.7米,養殖水體達到6.3萬立方米,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風漁融合網箱平臺。配置應用了綠電供能保障、氣水聯合投喂、網衣自動清洗、環境監控預警、活魚保鮮駁運等五大海洋牧場智能化系統,創新打造了綜合多營養水產養殖系統,通過監控室集中控制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調控,既保障了整個養殖過程的順利進行,也提高了養殖效率。同時創新應用了抗臺風、防撞擊、強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場養殖網箱結構設計建造新技術,可正面抗擊17級超強臺風。該項目于2023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全部依靠綠色能源供能。
根據規劃,“伏羲一號”投運后預計年產優質海水魚類約900噸,年產值達到5400萬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200個。投產3年后,隨著汕尾后湖風漁融合海洋牧場項目全面建成,汕尾陸豐市將形成“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閑旅游”的風漁融合示范集群,陸上養殖基地和旅游設施也將同步配套完善,屆時總養殖水體預計達到30萬立方米,年產量躍升至4500噸,年接待游客量預計突破18萬人次,綜合年產值約4.5億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800個。投產5年后,汕尾風漁融合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區將形成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有力推動周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預計綜合年產值達到百億級,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萬個,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來源:陸豐市融媒體中心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