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9-02-18 發布者:liang 字號:[大] [中] [小]
碣石鎮是陸豐市的三大鎮之一,有非常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文化底蘊。在陸豐市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階層的努力下,碣石鎮成為了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重點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圣誕品)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民俗藝術之鄉、國家一級漁港,是陸豐市的一張名片和重要窗口。
為早日達到小康水平,把碣石鎮建設成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美麗繁榮的現代化城鎮,建議創建碣石鎮產業園區。
一、碣石鎮產業基本情況
碣石鎮位于陸豐市南部碣石灣畔,明朝初期設衛,是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靈物阜的濱海城鎮。現管轄41個村(社區),人口約30萬,陸地面積1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0.3公里。
全鎮擁有各類集體、私營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產品有圣誕系列產品、竹掛扇、玩具、麥稈貼畫、家具、服裝、揚聲器、生日蠟燭等,遠銷國內外。其中圣誕玩具、服裝、日用制品三大系列1萬多個品種,產品85%以上出口。總投資100億美元、落戶該鎮田尾山的陸豐核電站,各項工作現已順利鋪開,這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巨大的輻射效應。
碣石漁港是廣東十大漁港之一,漁港魚場廣闊,資源豐富,其海產品主要有龍蝦、對蝦、鱸魚、魷魚、鰻魚、膏蟹等,是碣石鎮的主產業。
碣石鎮的幾大工業產業中,摩托車零配件生產300多家,圣誕品生產180多家,服裝生產10多家,大部分以未注冊的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就業總數不低于30000人。
碣石鎮的產業化水平和產業規模遠遠與之地位不相配稱,大部分產業均為粗放型和小作坊的形式存在。這種作坊的存在導致了很多問題,一是生產效率不高,二是穩藏在居住區的作坊會導致鄰里關系的緊張和存在消防安全穩患,三是對環境的污染,四是造成地方財稅的流失,五是導致政府數據統計和決策的偏差。
碣石鎮的另一支柱是以玄武山為主的旅游產業,從事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人員眾多,但基礎設施的滯后導致留不住客人,到碣石旅游的客人都是“半日游”或“一日游”,特別是春節期間,碣石鎮人滿為患,交通阻塞,游客巴不得拜完佛立刻就走,留不住客就留不住財!本地特產和旅游工藝品在旅游旺季也少人問津。
碣石鎮傳統的藝術產品如貝雕、麥稈畫、書畫等,由于少有青年人愿學,傳承受制,營銷方式局限,也日漸沒落。
二、創建工業園區的意義
據于以上原因,結合“三大抓手”的發展策略和有關產業政策,建議市政府召集有關部門和碣石鎮政府科學論證,合理選址,建設一個由公司運營的集產業區、倉儲物流區、產業園鄰里中心、長途客運站、酒店、公共停車場、特色產品購物街、美食街、居住區等的產城融合的產業園區。
產業園的建設可滿足現有碣石鎮家庭作坊的轉移、擴大產業規模、招商引資的需要,其中大型停車場和長途客運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鎮區交通擁擠,物流區能全方位的服務碣石鎮進出商品,購物街、美食街能促進地方特產的銷售和作為旅游區的配套。
同時,市政府出臺配套招商引資的有關政策,而運營公司則提供對園區的全方位服務,讓園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帶動碣石鎮及周邊地區乃至陸豐市的發展。
三、工業園區的選址和基本條件
碣石鎮工業園區建議選址在碣石鎮的角溪村,南碣公路與核電路交匯處。產業園區的規模約200公頃,起步區約60公頃,分階段、有序的推進園區建設。
(一)地理優勢
該地方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便利。位于碣石鎮、南塘鎮、湖東鎮的交界處;距離碣石鎮區3公里,距離南塘鎮區8公里,距離湖東鎮區12公里,距離金廂鎮區18公里,距離橋沖鎮區16公里,距離內湖高速路口18公里,距離廈深高鐵站31公里。
(二)資源條件
產業園區將匯集碣石鎮、南塘鎮、湖東鎮、金廂鎮、橋沖鎮的資源,為產業園區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它的建設必將服務和拉動為該區域的發展。
區域內五個鎮的陸地總面積430平方公里,海岸線75公里,總人口約60萬人。
區域內有豐富的海產品、農產品,農副產品加工、海產品加工、種養業、養殖業、旅游業眾多但分散。
(三)配套基礎設施
產業園區要按照“筑巢引鳳、設施先行”的原則,先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投資硬環境,實現供水、排水、電力、通訊、有線電視、寬帶、道路、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有效拉開開發區發展的框架,給入園企業和群眾創造便利的條件。在全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園區軟環境建設,著力打造人性化服務機制,提高辦事效率,為落戶企業打造良好的服務平臺,為開發區的“新居民”創造出高品質的工作、生活環境。
(四)產業集聚群
產業園區要建成圣誕品、摩托車配件、家電、工藝品、服裝、物流、客貨運、小食、小商品銷售、凍庫、海產品加工、旅游等產業集聚群。依托陸豐核電,發展核電相關產品及旅游業,并做好核電廠的生活配套服務。
四、創建工業園區的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工業強鎮、旅游興鎮、項目立鎮、和諧穩鎮的發展戰略,本著規劃先行、創建一流的原則,以建設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生態型現代化新區,打造一流十億園區為目標,促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專業化發展,產業向鏈條化延伸,加快開發區產業集聚,加快產業園區的跨越發展。
(二)基本思路及措施
以實現產業園區跨越發展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促進廢舊物質回收和再生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為核心,依靠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提升產業園區競爭力,打造環境優勢品牌,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節約集約用地的跨越發展之路。
堅持發展經濟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的原則,妥善處理好開發區發展中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加快經濟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加快經濟發展。采取統一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的辦法,穩步開展開發區循環經濟建設,使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實現開發區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同增進。
產業園區把保護環境作為發展建設的前提,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注意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質量,從抓企業、抓區域環境兩個方面入手,有效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內容
(1)科學編制規劃設計。委托具有規劃編制資質的單位,深入調查分析園區以及周圍區域當前自然條件、經濟社會背景,現有行業和企業狀況,廢物產生和處置,循環經濟開展情況、環境容量和環境標準,廢物利用渠道等,編制完成《碣石鎮工業園區建設規劃》,提出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對生態園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內容、重點項目、運行機制、保障措施等做出具體詳規。按有關規定組織專家評審和規劃環評,辦理報批手續。
(2)推進園區環境管理體系建設。把長遠的總目標與每年的目標指標相結合,扎實推進產業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運行工作。從規劃、土地利用、能源管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綠化、生態保護等諸多環節上加強管理,以實現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
(3)逐步推進“七通一平”的框架建設。
(4)大力實施綠化工程。將開發區綠色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全面系統地做好綠化布局規劃。根據不同地段、不同區域特點,科學設計綠化樹種、綠化配置模式,增加園區綠化率。通過3-5年的努力,建成以林木為主,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多樣的生態系統。
(5)建立污水處理廠,設計容量為日處理污水1萬噸。
(6)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切實推進節能降耗,抓好資源綜合利用。在企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不斷加強生產科學管理,改造生產設備和工藝,控制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總量。鼓勵企業自主實行節能節電改造,對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用作二次能源或再資源化。
特此報告。
駐外二組調研組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