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22-04-15 發布者:liang 字體:大 | 中 | 小
文/林煜琮
一個春天的下午,陽光漸漸熾熱,我已站在金廂鎮蕉園村路口上。蕉園村,一個毗鄰海邊的小漁村,它位于廣東省汕尾市陸豐東南部,南海碣石灣畔。路邊修車的小伙子對我打聽前往徐向前同志渡海處紀念碑的路道, 一臉茫然,或許此碑剛樹立不久的原因吧,他毫不知情。我只好再向村內前進,一問再三,終于有一位年紀較大的村民手指西邊虎尾山的方向,讓我前去找找。
沿著坎坷不平的小山道左轉右拐,山旁綠樹掩映,四周寂靜無人,不一會兒,踏上一條長長的沙舌,那剛奠基不久的渡海處紀念碑便屹立金廂港沙舌尾。
午后的太陽映照在紀念碑上, 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同志題字鐫刻 “紅四師徐向前同志渡海處紀念碑”,熠熠生輝,讓人肅然起敬 。
我穿過叢生的樹木,腳踏在又細又軟的海沙上,遠觀金廂港的漁船隨著波濤飄晃不停,漁民們在沙舌周圍忙個不亦樂乎,有的修補船只, 有的在晾曬魚網……那海浪節奏有序的流動聲,恬靜而又溫柔,和小鳥的啁瞅鳴叫聲,構成流暢優美的旋律,緩緩如歌……
站在紀念碑前,仔細觀看碑刻,歷史的年輪瞬間呼嘯而來。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失敗后,撤退的主力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警衛團和黃埔軍校特務營余部在花縣改編為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
隨后,這支軍隊艱苦轉戰, 經花縣、 從化,抵達龍門縣城,繞道河源,南下紫金,歷經長途跋涉,不斷戰斗, 然后到達海陸豐地區革命根據地。
在那段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中,為反”圍剿”,保衛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紅四師與國民黨反動軍隊在海陸豐地區展開了浴血奮戰。
1928年3月初,戰斗已經進入到了白熾化,陸豐縣城、海豐縣城相繼被反動武裝占領。3月2日,紅四師與當地農軍武裝包圍攻打汕尾,面對敵人不斷強勢兵力的增援,紅四師和赤衛隊被迫退避。在時任師參謀長徐向前帶領下,紅四師撤往陸豐金廂,部隊在金廂休整補給,受到當地農軍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和慰問。戰士們被帶到農會會員家中,洗澡更衣,燒水做飯,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3月7日,在當地農軍和農會的協助下,紅四師眾多官兵從蕉園村海灘乘船渡海,轉往惠來神泉港,繼續奮戰在革命的征途上。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 九十年的時間彈指而過,紅四師艱難險阻的歷程,永遠記載在中國革命史上,徐向前同志在金廂渡海前往惠來神泉港則是其中一個轉折點。藍天碧海下,我仿佛看到了眾多革命戰士持槍帶炮,登上漁船,揚帆待發的畫面,革命偉人那長長的身影倒映在海灘上,乘長風破巨浪漸漸遠去……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