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葉左恕
彭翊寰先生是陸豐縣水東楓樹囊村(即楓林村)人,是我祖父葉少乾的同年兄弟彭淑平秀才的四弟。他和先祖父也是知交。他和他的子侄彭展南、彭判南、彭史堯、彭成惠等每經過河口都常來我家—“益生堂”歇宿,備受長輩們的盛情接待。我雖然在幼小時就認識了彭翊寰先生,也曾經隨父親到過他家里幾次。我稱他為:“同年叔公”。但他被殺害時。我才七歲半,所以對他了解不多。聽父親葉肖鶴說過的關于彭翊寰先生的好些往事,我也多忘記了,現在能回憶起來的只是一些片斷而已。不一定準確,只供參考。
彭翊寰先生天資聰慧,自幼勤學苦讀,博覽諸子百家,精通廿四史,善作文、詞。年少時在龍山書院畢業后,曾跟隨南海縣一著名學者游學多年,有才子之譽。據說,清朝末年若不廢除科舉,年青的彭翊寰是必能中舉的。
彭翊寰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曾主持龍山書院多年,教育有方,著述較多,還曾任陸豐縣教育局長多年,熱心教育事業,很早就在海陸豐負有盛名,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
據先父說,彭翊寰先生是一位開明人士,他同情共產黨人,和我縣革命前輩林鐵史、張威交好,但并無參加共產黨,當彭被殺害時,就是因他不是共產黨員,所以先父為他喊冤,深惜其才。
廖仲愷被刺后,一次我跟先父到楓林村探訪同年公—淑平秀才,適逢彭翊寰先生也回村來,他把帶回來的廖仲愷追悼會專集和刊登有廖仲愷生平活動、遇刺情況、追悼會情況及廖全家生活情況的照片的畫報拿給淑平秀才和先父看,他們一邊翻閱,一邊議論。我雖年幼,對他們的議論不容易聽懂,但也略能領會到彭翊寰先生仰慕和同情廖仲愷以及不滿國民黨右派惡毒陰險的心情。他們對廖仲愷遇刺問題的議論,使我開始大致知道國民黨有左右派之分。
一九二七年,先祖父—河口南北溪三約約正葉少乾決心武裝反共,積極糾合河口三約封建反動地主組織成千人槍的反動武裝,秘密購買昂塘村農會領導核心人員,以本村—昂塘為反動堡壘,準備和我黨,我軍拼死戰斗。彭翊寰先生曾幾次寄語勸導先祖父認清形勢,放下屠刀,解除武裝,順應潮流。但先祖父不聽。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后,在蘇維埃和紅軍的正式代表來和先祖父談判之前,彭翊寰先生曾兩次由陸豐縣城親來昂塘時雍樓(我家),苦口婆心面勸先祖父和被先祖父勾引進來的反動頑固軍官,大隊長楊作梅(八萬人)務要明識時務,勿逆潮流,放下武器,投降人民,并交還被楊作梅收編來的散失紅軍兩個連,以保全家全村性命的安全。盡管彭翊寰先生當時對先祖父曾耐心地反復詳談苦勸。可是,先祖父頑固到底,始終不聽,而先父素來崇敬彭翊寰先生,相信彭翊寰先生所說的:“世界的潮流是共產主義”。也隨聲附和勸先祖父放下武器,搬家遠走,以觀形勢。先祖父不僅不聽,竟還老羞成怒,綁下先父,企圖把這個獨子槍斃以堵人口。于是,后來先祖父及其同伙—河口三約的反動頑固地主集團,終于無法逃脫大革命洪流的沖擊,便都受到人民的正義鎮壓。
當時彭翊寰先生是否由蘇維埃政權派來勸導先祖父和楊作梅的?先父沒有說過,我不清楚。但據先父說,大革命時期,彭翊寰先生還曾發表過好些宣傳馬列主義的文章。不論彭翊寰先生當時是以哪一種身份來面勸他的好朋友、好兄弟葉少乾的,都由此足見彭翊寰先生是一個思想傾向進步、同情共產黨人的開明學者。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