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李緒本整理
“南海夫人”乃甲子李棠之妻卓氏,原籍湖東華美鄉人。據查考,李棠乃南宋時任兩淮節度史、武翼武功大人李瓊之十七代孫。李瓊于宋寧宗時(1195—1 224年)定居陸豐碣石,(其墓葬在碣石米篩涌犬眠地)后其一曾孫知彰因娶石帆(今甲子)范氏為妻,遂移居甲子,其后代分布于今甲西濠頭、新寨和甲子望湖、城內等地。迨至十六代孫良知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拔貢,隆慶五年(1571年)出任浙江省臺州府教諭,子媳仍居新寨。
時倭寇在沿海各地肆虐,海盜林風與倭寇勾結,于隆慶六年(1572年)圍攻新寨、寨破,擄走李棠,劫至海盜船上。家人百計營救無效,其妻卓氏挺身而出,誓愿一死換回丈夫,賊以一婦女不足為質,不允。卓氏復帶其兩兒并己作人質求換,賊方遂將李棠釋放。李棠抵岸,卓氏即攜兩子投海殉節,為卓氏義節,家人遍尋尸首不獲,據傳說七日后于卓氏投海處漂一木頭,家人撈歸,乃將此木頭塑象奉祀,墓以衣冠葬之。后李棠發憤攻讀,次年萬歷元年(1573年)鄉試中舉,拼死告賊,得以誅之;并以卓氏事跡稟告朝庭,朝庭贈以“南海夫人”匾額,并封祠為“義烈祠”,由翰林學士錢萬選書聯刻于石柱,聯云: “攜兒共葬魚腹中,四海鯨鯢破膽;全夫直占鰲頭上,九重日月爭光。”另有玉署史象元者題“吊義烈南海夫人卓氏”七律一首為匾(匾為隸書),其詩云:“百計贖夫未有成,誓將一死換夫生。淚辭乍濕堂中土,患脫旋標榜上名。懇惻豈難趨坎險,從容終占見冰請,可堪廟祀煩裝飾,白服絺幃即稱情。”以記其事跡。
至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廣東先用通判署陸豐縣事賡陞書題一對聯:“紹賊脫夫非死不能明志;行權守正殺身乃以成仁。”
“南海夫人”之義烈祠,在今甲子城內西南,年久失修,殘破不堪,塑象已毀,匾額散失,唯石柱對聯尚在。
根據《李氏族譜》及有關資料整理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