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陳守繼
明代,粵東沿海被舊史家稱為“??堋闭呔佣嗖⒐唇Y倭寇,為害邊疆,掠奪百姓。但并非全部如此。譬如蘇成、蘇利,便沒有同倭寇勾結,而是響當當的漁農民起義的領袖。中華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古衛城春曉》一書,沿用舊史家的說法,把他們也視為???,顯然欠妥。鄙人在《陸豐文史》笫5輯曾有《略談蘇成、蘇利》一文,記述其斗爭和功績。最近又發現有關的零星資料,以為也有助于認識這一段歷史,所以,寫成這篇《拾遺》。
(一)
登瀛范氏北宋哲宗年間來甲子門創基。一世祖是曾任海豐知縣的范啟崗。四世祖范有仁,曾任東莞知縣。南宋乾道年間,建順濟橋(石并)跨海直達甲東鮑庭。南宋景炎元年冬,端宗航海駐蹕甲子門。九世祖承奉郎范良臣給軍餉三日,留帝登待渡山。著名詩人、史學家屈大均曾將這件事寫成《登瀛太子亭志》,樹碑勒石。到了清朝,仕途雖不遠及宋代顯赫,財產還相當可觀。不僅在甲子附近,即使在遠離甲子的龍潭、大坪以及黃竹坑等村,也擁有大量的田地。范氏在甲子長期是一大望族,與另一望族李氏并稱。清朝初年,社會動蕩,范族的行止,撰寫于乾隆十四年的《登瀛范氏族譜序》有一段記載:“蘇利霸踞于碣。乙酉秋,土寇圍城,棄所往衛者兩載。迨兵臨賊熄,挈家歸里。”“乙酉是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關于土寇圍攻甲子所城,其族人范可楷撰寫于康熙四年的《石帆紀略》記述頗詳:“乙酉?;輥砼e人林學賢倡亂,自旌為大元帥,環攻惠來,而土寇董連胤勾引其弟林有聲,自置為三元帥,攻城二月,吾族逃于他鄉,受其慘(殺)者計有九十余人;李族受其慘(殺)者計有百十余人”?!疤佑谒l”也即“棄所往衛”,就是離開甲子所逃往蘇成、蘇利控制的碣石衛避難。什么時候“挈家歸里”即返回甲子呢?”“兵臨賊熄”之后。《陸豐縣志》記載:“順治三年春二月,??芴K成入踞甲子所城”。所謂“兵臨賊熄”,便是指蘇成、蘇利攻入甲子,消滅土寇。“范氏“棄所往衛”到“挈家歸里”,說明了對于富有的家族,蘇成、蘇利所控制的地區是安全有保障的。
《石帆紀略》又說:“蘇家踞守,族眾雖頗安堵,然而財產地租鹽溺概被占取,而范、李二族窘矣”。所謂“占取”,實際上是蘇成、蘇利據田產、鹽漏收取賦稅。據《范氏族譜》記載,當時曾有富戶為了逃避斌稅,少報地產,這便是一個證明。蘇成、蘇利領導著一支抗清的義軍,這支義軍的軍軍餉從何而出?是向窮人搜刮,還是向富戶收取?即使賦稅重了也無可指摘?!斗妒献遄V》又說,蘇利“欲以匿租丈民田,可楷“遺書以生理喻之,其事遂止。”如果蘇利專橫,拒聽逆耳之言,可楷斷不敢上書陳情。蘇利為什么接受他的請求?當時四面強敵,縱然得不到這幫望族富戶的支持,也要使他們不孽生禍患,蘇利這么做分明是從抗清的大局出發,這又說明他是頗有戰略眼光的。
(二)
盧天潢,進士,中散大夫,官至循州刺史。本莆田人。南宋高宗年間卜居海豐縣石橋場(現陸豐縣碣石鎮)。他一脈傳下的家族,曾長期是當地的一大望族。出于這個家族的盧體深,字心源,庠生,生于1570年(明隆慶四年),卒于1637年(崇貞十年),葬于1645年(清順治二年)農歷十一月廿二日。其子盧鍛,字百煉,官至兵部職方司主事,是有名的抗清志士。生于1592年(萬歷二十年),卒于1665年(康熙四年),葬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兩人的墓碑都用清朝年號,勃石的年號都是“龍飛”:父親是“龍飛乙酉仲冬立”;兒子是“齋龍飛歲次壬子季冬吉日立”??贾T史借“龍飛”這個年號僅396至398年(東晉時期)后涼曾用過三年。清初,南明用的年號先后是“弘光”、“隆武”、“紹武”、“永歷”,并沒有哪一方的割據勢力采用這個年號。這個年號到底是哪里來的?當時為什么要把它勒于墓碑?
蘇成、蘇利進占碣石衛是1645年(順治二年)農歷八月十五日。盧體深下葬是在此后三個多月。他的墓葬位于碣石所石橋附近,山形地勢稱“獨角麒麟”。1975年農厲四月十九日,因礙于建設,其裔孫把該墓掘遷,“皮土揭后見灰土,去之,得方磚七塊一行鋪附灰土上。揭去,有覆碗一層粘于灰土上;如斯三層,計碗有百余。以此象征麒麟之表。而灰土凝結之硬,為凡墓所罕睹?;彝寥ギ叄阋娡鈽?,系用壙磚(扇形磚,長方磚)拱砌而成。磚取拆之,棺即見,棺木不朽。”(見《盧氏族譜》)精心營造這么一穴墓葬,需要不少的財力和時間,更需要安定的環境。這說明蘇成、蘇利進入碣石之后,望族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害。其實,他們的進入,就已經同望族很有關系。當時,衛指揮張明珍叛亂,勾結土寇燒殺掄掠,石橋場土城被圍日久,城內百姓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才把他們從海面請進來。當時,主宰城內事務的只能是望族富紳,作出這個“請”的決定的也只能是他們。而蘇成、蘇利的進入使他們避免了一場災難。在蘇成、蘇利入主碣石之初,甲子所范氏家族便來碣石避難,這也可以看出他們和望族富紳之間的關系。所以,蘇成、蘇利不僅受到窮百姓、也受到望族的擁戴。從“龍飛”扯到蘇成、蘇利,難道這是他們的年號?是的。碑勒“龍飛”的還有碣北張姓的兩穴墓葬,它們的時間都處于蘇成、蘇利占據碣石一帶那個時期。《陸豐鄉土志》說:“清之世祖甲申定昇,燕京改元順治,邑處濱海,仍奉明紹武、永歷年號者十四年?!绊偈粠У哪乖嵛匆娪媚厦髂晏柕?,石碑勒“順治××年”的墓葬,偶有所見,但那都是以后重修。歷史上,稱王而立年號的,屢見不鮮。蘇成、蘇利是稱過王的。如輿“龍飛”不是他們的年號,那么,它是誰的年號呢?《湯經·乾卦》“九五爻”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龍飛”的年號出處便在這里。乾卦九五爻,有人稱九五之尊,爻辭又含有大展宏圖,創立偉業的意思。蘇成曾經想要做皇帝,“龍飛”的年號恰好體現了他這個意愿。當時既然有這一個年號,為什么志乘沒有這個記載?一則他們占有的地盤小,影響很有限;二則從前編修志乘者滿腦子封建正統思想,即使有所聞,也不肯去查證,去添上這么一筆。而當時的望族需要依附蘇成、蘇利,盧體深的墓葬用他們的年號并不奇怪。
盧百煉葬于蘇利早已敗亡的康熙十一年。這時候,百姓早已經用清朝年號了,他的墓碑為什么又勒“龍飛”?百煉在南安監軍任上(見注),聞清兵入關,中原換昇,“頓有黔哲之思,遂決意謝事歸家”(見《百煉遺言》)。他回到家是在明朝滅亡不久,當在蘇成、蘇利入主碣石前后。他人在家鄉,心不亡復明報國。戊子年(順治五年)秋,他集結了明兵部主政林興等一批志士,取道海豐縣捷勝所,要去桂林效忠南明永歷政權。當時捷勝系清兵占領,林興等十一人在捷勝遭漢奸李魁龍殺害,百煉等繞道幸免。他一連幾年參加了永歷政權抗清的血戰。庚寅年(順治七年),永歷的主力被殲。農歷十一月,廣州失陷,他時在佛山。翌年春,廣東幾乎都被清兵占領,他偕同明禮部尚書兼兵部尚書黃奇遇取海道回來碣石。甲午年(順治十一年)他六十一歲,碣石親友為他賀壽,黃奇遇撰寫《百煉公六十一壽序》。百煉是碣石的名人。崇貞七良,他在石橋場土城率眾拒劉香海寇,使他五攻不克,被創而遁。后守嶺東道李炃汛碣石,“乍覯許之為驊騮,再見題之為琬琰,其沿海計安便宜,皆欲決于盧生之策”(間《陸豐縣志》),象這樣有聲望的人,在蘇成、蘇利入主碣石期間,居住的時間那么長,在這里集結抗清的明朝遺臣,其中有官至兵部尚書的顯要。后來,親友和明朝遺臣為他賀壽,賀壽不會是靜悄悄的。蘇成。蘇利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一切不可能不知道。然而,他的活動未曾受到干擾,他的安全沒有受到威脅。蘇成、蘇利不臣服明朝,百煉等明朝遺臣堅持忠君的封建正統思想。雖然都是矢志抗清,但不可能聯合。然而,彼此沒有惡感,互不為難。百煉撰修《盧氏族譜》,并沒有詩文一卷傳世,他的全部遺作沒有一句漫罵蘇成、蘇利。黃奇遇還稱贊蘇利治理下的碣石?!笆瘶驁鐾溜L淳(見《盧氏族者序贊》)。康熙三年八月,蘇利抗遷失敗,僅過十個月,即翌年六月,百煉客死異鄉。蘇利抗遷是代表了包括望族在內的沿海百姓的利益,他那樣英勇無畏,明知寡不敵眾還與清兵決死戰,對于這種動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具有堅貞民族氣節的他能不感佩!他親身經歷了遷界的苦難,目睹百姓在異族的暴致之下,流離失所,死傷枕藉,當然更加痛恨清廷。他臨終時,擺在面前的年號只有“龍飛”和“康熙”。如果這兩個年號他來挑選,會挑哪一個?如果說,用“龍飛”這個年號是其兒孫的決定,為了不損害他作為明朝忠臣,抗清志士完整的一生,他們這么做并不奇怪?!侗R氏族譜》后來曾經續修,續修者不把他的墓葬歸入清代墓葬,也是為了不影響他的民族氣節。
即使從蘇成、蘇利與望族、與南明志士的關系中去考察也不難看出他們胸有大志,受百姓擁護;他們的軍隊是抗清的正義之師。“龍飛”是他們的年號。在封建時代里,海陸豐這塊土地上稱王又立年號者,僅此一家。歷史蒙在他們身上的塵垢,現在應該拭去了。
(注一)明朝時,江西有南安府,福建有南安縣。百煉任南安監軍的南安,是哪一個不詳。
(注二)蘇成順治五年正月死,由蘇利接任義軍首領。本文為敘述方便,沒有將他們當首領的時間具體分開。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