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徐尚沛收集整理
1936年廣東黨組恢復,旋即派遣黨員回海陸豐恢復組織活動。次年“七·七”事變發生后,為了抗日救亡,陸豐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共中央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統一戰線方針,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陸豐除組織了青年抗日同志會外,還有上級黨領導的海陸豐旅港同胞回鄉服務團,東江華僑回國服務團海陸豐隊,黨又領導東海鎮青年成立了一個簡稱為“動工團”的救亡團體。41年上半年,黨組織已有較大發展,陸一中(現龍山中學)有一個總支,約五六十位黨員,動工團一個支部,有黨員十人左右,開展抗日宣傳,如出墻報、印發抗日傳單、演劇、歌詠隊等。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對抗日進步勢力的迫害,41年下半年,黨把陸一中的黨員分布到農村,大部分以教師為社會職業,從事抗日活動。例如東海鎮六所小學,黨掌握了兩所,團結了三所。經發動農民群眾抗日,吸收一批農民黨員,先后在附城、大安、河口、五云、八萬、碣石、甲子、南塘等地的部分鄉村中建立了黨組織。并將黨員安排為三線:第一線黨員打進敵人的黨、政、軍團體,以偽職人員的公開面目出現開展活動;第二線黨員進行秘密的組織活動;第三線黨員則要求十分隱蔽。搜集敵、偽、國民黨頑固派活動情報,及時供給海陸豐縣委和抗日游擊隊,組織和鼓動群眾抗日,散發傳單,揭露敵、偽、頑勾結為奸罪行。
1945年1月,海陸豐兩縣城及東南沿海地區再次淪陷,東江縱隊以獨立大隊為主力,挺進海陸豐,并于同年2月,組成第六支隊,委任葉基為支隊長,鄭重為政委,郭堅為代理政治處主任,在海豐大安峒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六支下屬各個大隊在斗爭中發展,隊伍迅速壯大。為開辟陸豐,曾由郭堅率領獨立中隊活動于九龍洞和陸豐八萬、內洋、麥湖、南塘一帶。隨后,派第七大隊到九龍洞,以海陸邊為抗日游擊據點,曾由莊岐洲率一小隊深入到陸豐城附近活動。當時抗日救亡活動,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開展的,一方面要打擊日寇,又要沖過國民黨保安隊、鐘超武挺進隊幾道防線。我黨領導的抗日部隊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屢挫日寇。
與我黨堅持抗戰相反,在陸豐第二次淪陷前夕,國民黨的縣府和黨部撤往河口、河田山區,讓大半陸豐陷入敵手。他們不思抗日,反而以抗日為名,勾結土匪,巧立武裝到處設卡收取苛捐雜稅。軍統特務汕尾組組長鄭邦英按他們上級意圖,出任日偽陸豐縣維持會長,充當日寇鷹犬。
經過八年抗戰,陸豐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他們在我黨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道,卓絕艱苦,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