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馬毓英
一九三九年秋,陸豐縣長張化如到任之后,龍山中學發生了學潮。年冬,校長馬斯臧調離學校(后出國在南洋去世)。張化如系龍川人,東江知名的民主人士,本是第三黨人,一貫同情共產黨,解放后任廣東省咨議(已去世)。當時中共東江特委通過關系將張在鄰縣紫金的好友梁蔭源(前幾年在臺灣去世)調到陸豐,任龍山中學校長。但梁在上海參加抗日游行被捕,坐牢半年釋放后失去了黨的組織關系,到陸豐后只能與中共陸豐縣委單線聯系。
一九四零年三月,東江特委派來了中共黨員林鵬江(已犧牲)和愛人韓玲(現在省民族事務處離休)及梁任飛(現居美國)、麥英(已犧牲)等到龍山中學當教職員,后又將河源縣工委書記陳頌明(即陳柏昌,東莞人,已犧牲)調任中共陸豐縣委。宣傳委員,以龍山中學教師的名義為掩護,單獨領導梁蔭源,加強了黨的領導力量,奪取了龍山中學的領導權。開辦簡師班,動員海陸豐的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入學。當時全校各個班級都建立了黨支部,大量發展黨的組織隊伍,至年底全校師生中的黨員將近百名。組織委員馬克昂(海豐人,已犧牲)和縣委書記黃聞(惠陽人,已犧牲)二人到我家居住,來去出入作為落腳點,我配合他們工作。
一九四一年初,鑒于日軍可能在陸豐登陸的情況,中共陸豐縣委動員龍山中學全校師生做好到敵人后方打游擊的準備。三月二十八日日軍1000多人進入陸城,燒殺虜掠,無惡不作。陸城被殺害60余人,燒毀商店民房無數。事前龍山中學全體黨員師生以及部分進步學生100余人,在梁蔭源、陳頌明率領下撤出陸城,經過整夜的急行軍到達河口鎮昂塘洋樓稍事休息,第二天繼續北上到達東坑大壩,當晚召開露天大會,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反人民的罪行,號召全校師生到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會后我們幾個人登上東坑附近的大山之巔,望月沉思,想起大敵當前,國難深重,家鄉淪陷,親人離散,不禁潸然淚下。同時也激起了對敵人的滿腔仇恨,決心在敵后打游擊,誓死抗戰到底,把日本鬼子趕出去,爭取最后的勝利。嗣后,陳頌明率領八萬籍的學生黨員周樹勛(已去世)、王鏡清(即王文,已去世)和其他黨員莊岐洲、鄭學齡(已去世)、王復材(已去世)、王向之(即王釗,已去世)、余復群和我以及進步學生余逸生(現在香港)、馬黎暉(已去世)、馬劍山等十余人到達八萬圩,同時派地下黨員馬聲達利用社會關系打入偽國民黨陸豐縣聯防大隊當中隊長,帶隊到八萬,接受龍山中學組織的師生作為隨軍工作隊,一致抗日,同時準備戰爭一開始,就發動群眾協助作戰。另外以周樹勛為隊長,準備和八萬土匪頭子周耀坤、周漢華等二人聯系,爭取他們參加抗戰。三十日陳頌明率領的抗日隨軍工作隊到葫峰鹿嗚堂與中共陸豐縣委書記黃聞布置的大安地下黨利用鎮公所組織的一支20余人的武裝會合,準備在敵人立足未穩之際開展敵后游擊戰,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在我們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派人到博美了解情況之際,忽聞日軍在陸城開始撤退,我們的隨軍工作隊首先進入陸城做好安撫工作,并隨即開展全面調查商店民房被搶被燒及居民被殺情況,對遇難的困難戶發給救濟款,為恢復陸城秩序做了很多工作。當日軍在陸城撤退的第三天,馬克昂同志到陸城執行任務從我家出去,在門口被聯防隊懷疑,拿緝帶到大隊部審問(地點在國王廟),當時即由莊岐洲同志找到馬聲達同志將他營救釋放。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今年是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回顧當年日寇在陸城犯下的滔天罪行,陸城人民的悲慘遭遇,歷歷在目,刻骨銘心。現在我們應該吸取教訓,上下團結一致,搞好各項建設,特別是國防建設,警惕任何敵人的入侵,保衛中華民族,保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