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銀華 ?陳列
陸豐錢鼓舞,傳演已達數百年之久。解放初,曾代表廣東省到北京參加全國民間文藝調演獲得一等獎。其劇情曲折生動,表演技巧純樸高雅,其曲詞、唱腔、樂器、舞蹈動作協調,具有清純的地方特色,是嶺南一枝珍稀藝術奇葩。陸豐錢鼓舞作為一種根植于鄉土的藝術形式,因為得到豐富的生活滋養而枝繁葉茂,然也正因為是民間藝術,缺乏組織和經濟保障,在今日市場經濟的急劇沖擊下,竟已瀕失傳。筆者在采訪中深深地感到,對于象陸豐錢鼓舞這樣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民間藝術進行搶救、保護和扶持是一項十分必要而且緊迫的任務。
陸豐錢鼓舞發源地在陸豐市東海鎮新埔村,該村地處陸城北郊三公里處。依山(河圖嶺)傍水(螺河),風景秀麗?,F該村約400人口!以洪姓為主。少為人知的是小小的新埔歷史上曾是道接八方、舟行南北的水陸交通樞扭。明末清初,福建一位洪姓的哨公不遠千里來新埔渡口謀生,同時也把他家鄉的錢鼓舞帶到新埔。查族譜,洪姓已在新埔創基繁衍了十五世,以此推算,新埔洪姓一世祖應在明朝末期到來,也就是說錢鼓舞已在新埔流傳了數百年是有據可查的。
錢鼓舞沒有劇名,只憑錢鼓這一特色道具命名,它的劇情來源于生活,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據傳,福建有一洪姓青年貨郎在走街串巷做生意過程中識一侯門千金,兩人一見鐘情,純潔忠貞的愛情受到門當戶對封建世俗門第觀念的阻隔,于是這對情人信守愛情的誓言,沖破重重枷鎖私奔南方。在私奔的路上,有情人心身得到了解放,樂而邊走連唱,邊唱邊舞。貨郎搖著手中的咚鼓伴愛妻的舞步,唱到高興時把鼓高拋上天。無需填詞作曲,無需導演排練,純潔美滿的愛情是即興創作的題材,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即是他們的藝術導師,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隨著他們南奔行程的愈走愈遠而日臻成熟。這就是最早的原始錢鼓舞。盡管后來加以完善,配上樂器,但還是沒有劇名。
錢鼓舞表演無須固定的舞臺。農村的曬谷町,村前空地、天井等場地都能開場表演。1957年參加北京文藝調演的陣容是比較宏大的:包括4生、4旦、另加2生2旦作替補,樂器有大鼓、鑼、鈸、鐘、雙音、響板、蕭、鎖吶、二胡等,其中蕭四支,同時吹奏。一個劇團的組成約40人,一般是2生2旦上場表演,如遇盛大慶典也有8生8旦同時出場的,不論規模大小,出場的生旦都是成雙成對。一場錢鼓舞表演分四“蕊”,即四段,每段表演時間約15分鐘,各段同樣沒有劇目名稱,憑“鼓頭”響鼓指揮。什么鼓點踏什么舞步,其他樂器跟著“鼓頭”吹奏,上場演員邊舞邊唱,場外候補的和奏樂的同時伴唱幫聲,在過去沒有音響設備的年代,這種表演方式很受歡迎。唱腔也很特別,不是白字西秦,更不是正字京劇,而是福建方言。戲文就是反映男女相愛的故事。整場表演最絕的是吹蕭和拋鼓。錢鼓舞的蕭是特制的,閉氣很大,一般人吹不開。但其音尖激悠揚。夜靜時,數里外都能聽到;拋錢鼓是在表演將要結束時,演員把手中直徑8寸、厚一寸的小鼓拋向空中,一般拋高2至3丈,風止時也有拋到二層樓那樣的高度,演員接鼓時倒坐蓮花,從后背反手拍接即讓高拋的鼓從背后緊貼后背垂直墜落,在通過背心的瞬間反手拍貼后背拿住。這是一門苦工夫、絕活,鼓離身太遠即接不住墜落地上。測不準距離即砸在頭上或背上。因此,上場表演錢鼓舞的演員是十六七歲光景,而在ll歲左右則應開始練拋鼓,一般要下數年的工夫。聽觀看過錢鼓舞的文藝前輩介紹,錢鼓舞“四蕊”有輕重、急緩之分,將相戀相愛、抗爭私奔、開創美好生活等情節通過舞蹈語言表現出來。是一種主題清晰,劇情生動,表演技法高雅,集雅俗于一體的珍稀民間藝術。
錢鼓舞是新埔村數百村民共有的藝術。生和旦都是在村里農家孩子中挑選。各種樂器的吹奏技法世代相傳。農閑或節日,村前曬谷場上鼓一響,全村群眾都帶著樂器和椅子一齊靠攏過來。吹鼓手和演員上場表演練習,其他的圍著觀看伴唱,小孩子也跟著比劃動作,練習結束后,樂器各人帶回家保管。在家里,父親在練習過程中也把手上樂器的吹奏技法傳給兒子。這種方式延續了數百年。在電影、電視未出現之前,群眾文化生活貧乏,錢鼓舞很有市場,農閑時組團到外鄉演出可賺到一定的報酬。就是到了農業社、大集體那段時間,練錢鼓舞可頂工分,錢鼓舞的排練還很健全。改革開放后,村里的年輕人都出外打工賺錢,錢鼓舞的排練就中斷了?,F在新埔村里最年輕的錢鼓旦、生,也已是“奶”字輩和“爺”字輩的人物了。再不搶救挖掘,善加扶植,一種富有民間藝術形式的新埔錢鼓,恐怕就要在我國的文藝百花園中消失了。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