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楊良口述陳秀藩整理
1926– 1928年,熊熊的無產階級革命烈火在陸豐燃燒起來,使革命形勢迅速走向高潮。我親密的戰友陳雄保同志,曾與張威同志一起在縣立第一高小讀書。因深受張威同志革命思想的影響,在此期間便步入革命行列,毅然決然沖出具有一百多年歷史、聞名于海陸豐兩縣“詩禮之家”的封建大家族,熱切投身革命。
他靈活機智,英勇善戰,義無反顧,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大形象,我至今記憶猶新。
1926年,我縣工農武裝向陸豐縣西北地區的大安、石寨、青塘、黃塘、上沙等地的反動武裝發起了全面的進攻。陳雄保同志積極參加戰斗。特別在攻打石寨的戰斗中,我軍被敵人重重包圍,陳雄保同志臨危不懼,機智地率領隊伍突出重圍,化險為夷。營救了許多革命同志,保存了革命的實力。
1927年工農武裝攻占大安,接著又攻進陸豐縣城東海鎮。之后,又向縣東南挺進,攻打碣石時,當地的地主武裝、土豪劣紳、地痞,進行垂死的抵抗。雄保和同志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經過艱苦地戰斗,最后攻入碣石。
1928年,盤據在西北區的羅覺庵、楊作梅等軍閥,向大安進犯。陳雄保在金廂抗擊白旗會陳子華等的進攻之后,轉戰大安,與我和張家博同志并肩作戰。同年2月29日,國民黨十一師犯境,張家博同志在大安被害犧牲,形勢緊張。陳雄保同志和武裝隊伍向激石溪等地轉移,后再潛回東海活動,在敵人的圍剿中脫險。1934年后,黨的活動和武裝斗爭轉入低潮,他在堂叔父陳文蔚的庇護下,潛回游槎街、后坎等地。
抗日戰爭爆發后,原參加過海陸豐蘇維埃運動后因國民黨的殘酷迫害移居港澳的同志,此時,堅決響應黨的號召,組成了“海陸豐旅港回鄉服務團”回到陸豐,開展抗日活動。原在蘇維埃后期任過揭陽縣委書記的劉騰光同志也受中共香港南委的派遣回到陸豐,組織“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我出席了劉騰光同志主持的在陸豐縣附城龍潭村劉家祠召開的首次工委會議。會議部署了繼續組織和領導全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其他工作。
劉騰光同志在香港接受張秋云的派遣回到陸豐后,即以參加土地革命同志和烈屬的親屬為基礎,發展黨組織,成立了陸豐支部。陳雄保是革命的老同志,劉騰光同志早已與雄保有過交往,此時也與他取得了聯系。陳雄保同志接受了劉騰光同志委派的任務,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黨的活動,并和黃鑫同志(惠陽人,中共黨員,在陸豐主要負責統戰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調往部隊,在戰斗中犧牲)一同打入陸豐縣查緝所,進行地下工作。后又以陸豐縣海口警長之職為掩護進行地下活動。1938年,海陸豐回鄉服務團指派林瑞同志成立“陸豐人民抗日救國軍”后因部隊沒有給養,解散回鄉。陳雄保同志與林瑞同志便在陸豐農村組織農民更寮武裝,繼續為抗日救國開展工作。同年,陳雄保同志因工作表現好,經受了黨的考驗,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4年,他因病在家療養。1945年8月,日寇投降,陳雄保同志回到東海六社村從事農業生產。
雄保同志童年時代生活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大家族,竟然敢于沖出封建牢籠,與剝削階級決裂,投身革命這種革命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