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在香港,由于以前是英國殖民地,香港人仍然保留著過西方的節日的習慣,如情人節(2月14日)、萬圣節(10月31日)、復活節(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后,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感恩節(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圣誕節(12月25日)。現在,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人現在也過起了外國人的節日,如情人節、母親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
情人節
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圣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可能并不一定為大多數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紹的,不過是眾多關于情人節的傳說中的一個。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后,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伙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伙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伙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后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愚人節
每年4月1日是愚人節,又叫萬愚節。該節日起源于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愛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
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黃水仙,是愚人節的象征,過此節時,人們通常用水仙花和雛菊裝飾房間,并組織家庭舞會。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
母親節
在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并致禮表示敬意。(注: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里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并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 Cake。
隨著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這個節日轉為對“Mother Church” 的崇敬:表達人們對賦予他們生命、保護他們免于傷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謝。從此,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相結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在美國,最早關于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由茱麗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并在波斯頓等地舉行母親節的集會。
1907年,費城的安娜(Ana Jarvis)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位于西維琴尼亞州的教會,在她母親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隔年,費城人也開始在同一天慶祝母親節。
之後,安娜和支持者們開始寫信給部長、企業家和政治家,要求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他們很成功的被接受了,因為1911年時,幾乎所有的州都已開始慶祝母親節了。威爾生總統(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亦於1914年發表官方聲言,讓母親節成為全國性的節日,就是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這一天。
雖然,許多國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時節慶祝屬於他們的母親節。然而,多數國家如丹麥、芬蘭、意大利、土耳其和比利時,都是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慶祝母親節的。
父親節
人們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并沒有忘記父親的功績。
1909年就開始有人建議確定父親節。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 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
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慶祝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于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通過。
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戴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 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象征,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 香作為父親節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國國會才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后來,全世界有二十多個國家通過教堂儀式、送卡和禮物來紀念父親節。每年全美國要在五千六百萬令人尊敬的父親們身上花去十多億美元禮品費,但在禮品的種類上除了領帶和雪茄煙外其它東西很少。很多人認為給父親買禮物最難。其實有很多有趣的、合適的禮物是會令父親們開心的。
圣誕節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
教會開始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由于圣經記載耶穌生于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