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陸豐旅游業前景輝煌
銀華
前不久,省旅游局的汕尾旅游規劃考察團,在陸豐調查了清云山、玄武山、河圖嶺、金廂海灘、烏坎虎頭山等地,對陸豐得天獨厚的秀麗風光贊不絕口。作為陸豐人,我認為專家們的評價一點也沒錯。陸豐確實很美,但為什么沒有形成旅游市場?碣石玄武山每年接待游客有100多萬人次。但筆者以為這100多萬人中,大多是“香客”而不是前來度假、休閑、避署的游客。
神、海、沙、石是陸豐乃至汕尾旅游景點的共有特色。但筆者認為,這只能是發展旅游業的一個條件,不能簡單地利用神、海、沙、石去支撐整個旅游市場。塑造汕尾形象,開拓汕尾旅游市場不能再停留在神、海、沙、石的老調上。海、沙、石是自然景觀,是老天爺的特別恩賜。而神是人文景觀,依靠“神”來做旅游文章,我們是做得很充分了,不論是陸豐的玄武山、清云山、汕尾的鳳山媽祖、海豐的雞鳴寺,還是那些玉皇大帝沒有設編制的“田頭神”,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海內外香客,建成了一批規模宏偉、造價不菲的宗教筑群,清云山定光寺還創辦了廣東尼眾佛學院,依靠“神”這一旅游賣點,每年吸引了數百萬的香客,在寺廟周圍出現了數百上千攤的詳簽問卜攤點。一到節假日,求神問卜的香客人山人海。宗教活動的活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點眼前利益去誤導旅游業的發展方向。不難想象,寺廟旁上千個詳簽這種職業,眾口一聲把違悖于科學的神話一再重復,這顯然影響到該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如果一個地區突出美化現實生活不存在的神,而忽視了人和人所創造的文明,這將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發展汕尾旅游業,除了神,我們還是大有文章可做。
獨特的地質環境,構筑了獨特秀麗的自然風光。汕尾地區屬嶺南丘陵地帶,山水相間,湖局勻稱。山不在高,但頗靈秀。水隨山轉,曲折有韻。源于陸河、紫金交界的螺河款款南來,百里河岸,如詩如畫,或飛流激濺,瀑布垂簾;或河闊水平,兩岸白沙如銀,岸邊翠竹婆娑,百鳥歡鳴;斜陽夕照的,層林盡染,襯以藍天白云倒影于河中,其美也旖麗多姿。橫亙于陸豐、陸河交界處的獅仔嶂大山,是高嶺土富礦區。高嶺土是一種珍稀礦產,是純白粉末。億萬年來的雨水沖刷,粉末被不斷的沖洗掉,山上的大石也跟著被沖刷下來,形成了獨特的獅仔嶂風光,那就是有些山面百丈高,山體潔白如銀,一草不長,一些受風化、氧化的略帶丹紅,這景觀比雪山更勝一籌,而山下,那隨水沖走的大山石橫七豎八,重重疊疊地躺在那里。溪水從石群中流過,高低碰撞,隆隆作響,當地人叫“石隆箜”的地方,石群在山谷中綿延近一公里,很壯觀。至于遮浪奇特的海角風光,隨著多部影視劇前來取景拍攝,早就已經名聞遐邇,多少有緣一晤的名士由衷贊嘆:比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更美妙!
悠久的歷史,珍貴的人文景觀是無價的旅游資源。據介紹,紅海灣一帶出土了不少石器時代的遺物,能否把這古遠的史前遺址開發成旅游項目暫待行家論證。而據筆者所知,海陸豐這塊熱土曾得到歷史的垂青:南宋末年,文天祥在這里興師抗敵。在前無救兵后無糧草的艱難絕境中,憑著一顆對大宋黎民的赤減忠心,在這里同敵人展開了殊死血戰。五坡嶺方飯亭上的碑記是這一史實的縮影。“惶恐灘頭說惶恐,零汀洋里嘆零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敝灰獊矸斤埻は伦咭蛔?,不管你是春風得意的佑世良才,還是一介平民,都會在這里得到教益,油然而生起一股振興中華的浩浩正氣。爾后的陸秀失攜幼帝口南逃來到海陸豐,也留下一路傳奇和傳說,如果能身臨其境,解讀這些流傳于海陸豐的傳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彭湃等革命先烈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紅宮紅場是革命歷史文物,也是彌足珍貴的旅游資源。陸豐龍山中學內的張威紀念亭和大湖山的張威遇難地周圍環境也很幽靜,經修繕后,也將是旅游景點。南昌起義后,紅軍將領劉琴西率部東征,在海豐的梅隴、陸豐的洗魚溪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作戰。這些古戰場都是后人憑吊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周恩來在陸豐金廂洲諸村星夜搶渡碣石灣至香港,近年來周恩來渡海處修起了“周恩來渡海處紀念碑”,成了游人聽濤觀海憑吊偉人的理想去處。海陸豐是革命老蘇區,將這些史跡作為旅游景點進行開發和保護,才對得起先烈,也才對得起我們的子孫!
水果基地和養殖基地也是一個很好的旅游題材。改革開放后,汕尾各縣市大力發展水果種植,現在已初具規模,滿山遍野都是荔林,一到蟬鳴時節,山里山外到處紅荔飄香,這時候舉辦一個荔枝節,旅游與促銷相結合,讓遠方的客人來做一做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嶺南人。汕尾近年發展起來的養蝦、養鮑基地,也有旅游的文章可做,如果客人在餐桌上吃完鮑和蝦,再到養殖場去走一走,或垂釣于漁池、蟹池間,不也樂乎?
海陸豐獨特的地方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旅游景點。海陸豐的正字戲、白字戲和西秦戲乃我國文藝百花園中的三朵奇葩,多次到港澳演出,大受歡迎,既傳播文化又溝通鄉情,早已聲名遠揚。錢鼓舞五八年到北京參加匯演,并拍攝成電影收入國家檔案館,大安的滾地金龍,甲子的英歌舞等等,都是珍稀品種,有文化界活化石之稱。若是白天游了山水名勝古跡,晚上坐下來欣賞一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娛表演,那正是游客所渴望的。
我市旅游市場尚未能真正形成起來,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導向”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把留住香客變成留住游客,那么,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