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xié)網(wǎng): m.nniifjq.cn 發(fā)布時間:2017-01-20 發(fā)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吳福欽
【編者按】 古往今來,陸豐是塊寶地,鐘靈毓秀,人才輩出。今承海豐縣政協(xié)文史委委員、縣楹聯(lián)學(xué)會會長吳福欽先生多年搜證、匯集、整理后賜稿《陸豐古代科舉人物錄》,介紹陸豐歷代進士、舉人、貢生情況,是一份寶貴史料。鑒于《陸豐文史》第2輯已刊出陸豐籍歷代進士、明清兩代舉人名錄(羅炳籌先生整理),本輯文史謹(jǐn)錄吳先生供稿之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史料,以饗讀者。另外,為方便閱讀,茲將海陸豐建置沿革和明清科舉制度簡介附后。
明代貢生名錄
范伯可??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明洪武初年歲貢生,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任廣東海豐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勤于講授,培育生員;閑居衣冠端莊正坐,終日無惰容,雖祁寒署雨,仍手不釋卷,眾服其勤講清修,崇祀海豐鄉(xiāng)賢。
陳長遂??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丁卯科貢生,任廣西桂林府桂林縣縣丞,協(xié)助縣令治理政事,主要職掌文書及倉獄事宜,官秩從七品。(注:清《惠來縣志》作洪武三十年貢生)。
黃慶成??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貢生,任江西省南安府照磨,官秩正八品,掌文書、卷宗之事。
吳 ?宏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戊寅科應(yīng)天府試中式貢生,任湖北武昌縣儒學(xué)教諭,官秩正八品。
陳 ?濬??明永樂六年(1408年)戊子科貢生,任廣西交趾(即安南東京州)縣知縣。(注:清《陸豐縣志》作:陳璇,石帆都人)。
林 ?彬??明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貢生,任衛(wèi)經(jīng)歷。(注:清《惠來縣志》作宣德十年貢生,龍溪都人)。
黃 ?福??明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貢生,任按察司照磨。
黃 ?綱 ?明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壬戌科貢生。(注:清《惠來縣志》作正統(tǒng)六年貢生,龍溪都人,授承仕郎)。
陳 ?禮??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己巳科貢生,任澄邁縣主。(注:清《惠來縣志》作正統(tǒng)六年貢生,龍溪都人)。
詹 ?勵 ?明天順三年(1459年)己卯科貢生,任廣西桂縣知縣。(注:清《惠來縣志》作天順八年貢生,龍溪都人)。
陳 ?敷??明天順?biāo)哪辏?460年)庚辰科貢生,任廣西南寧府知事,官秩正六品。(注:清《惠來縣志》作天順八年貢生,龍溪都人)。
沈 ?川??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乙巳科貢生,任福建汀州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廖 ?寬??字克容,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貢生,任安慶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其性仁孝,時母喪將葬,忽遭山寇掠侵,村眾皆奔走避禍,其不忍心逃避,躬身筑墳,葬畢才返;崇祀鄉(xiāng)賢。
林 ?楨??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貢生。
吳 ?敬??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弘治十年(1497年)丁巳科貢生。
黃觀瀾??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貢生,任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主簿。(注:清《海豐縣志》作:黃光瀾,有誤)。
鄭崇安??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癸亥科貢生。(注:清《惠來縣志》記,龍溪都人)。
林 ?祥??明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科貢生,任江西省九江府德化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注:清《惠來縣志》作:龍溪都人,正德十四年貢生,任江西安遠(yuǎn)縣教諭)。
黃 ?堂??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貢生。
黃 ?淑??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貢生,任湖北省通山縣儒學(xué)教諭,官秩正八品。
卓 ?曜??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貢生,任山東省昆山縣縣丞。
黃 ?紳??號敬所,坊廓都(今陸豐市八萬鎮(zhèn)進士圍村)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貢生,任晉江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有政績,升任湖廣辰州府辰溪縣儒學(xué)教諭。
林啟兆??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貢生,任福建省興化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黃如楨??坊廓都(今陸豐市)人,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科貢生。
王 ?瑁??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己亥科貢生,任侯官縣訓(xùn)導(dǎo),升任昌化縣儒學(xué)教諭。
黃迪善??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歲貢生。
施日新??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科歲貢生。
劉國賢??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歲貢生。
卓紹統(tǒng)??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貢生。
黃文粹??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貢生。
李良知??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貢生,任浙江臺州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護理刑事。
林一登??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科貢生。
葉宗德??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歲貢生,自嘉靖三十八年起有“花腰峰”強賊橫行,慘無人道,其偕朱治穆、姜夢星連名上奏《請剿山寇疏》(該疏文今尚存)以靖地方,可見其憂時愛鄉(xiāng)之志,廣東巡撫殷正茂題匾贈曰“功及三郡”。崇祀海豐鄉(xiāng)賢。
黃文樂??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貢生。
陳有能??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年間恩貢生。
黃應(yīng)蕃??吉康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六年(1578年)戊寅科貢生。
黃迪緒??吉康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甲申科拔貢生,任廣州府增城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盧可遜??字思學(xué),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丙申科貢生,任湖廣勉陽州儒學(xué)教諭。
盧云鵬??石帆都(盧功名之孫,今陸豐市橋沖鎮(zhèn)大塘村)人,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科貢生。
林啟紏??字省東,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貢生,享壽九十五歲。
賴有成??坊廓都(今陸豐市碣石鎮(zhèn))人,明萬歷年間貢生。
蔡若鳳??字儀廷,號起鳳,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鎮(zhèn)博社村)人,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拔貢生,任廣東瓊州府瓊山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盧揚中??號振凡,石橋場(今陸豐市碣石)人,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貢生,任廣東香山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錢履福??字錫純,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恩貢生,任浙江臺州府經(jīng)歷,繼任天臺縣、太平縣知縣,政著廉聲,百姓愛戴,歷升浙江糧道,以病辭官歸梓。后有姓萬者赴任太平縣令,民間有“十萬不當(dāng)一錢”之歌謠。
林奇化??號道周,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明天啟年間副貢生。
彭光遠(yuǎn)??字秋鵬,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歲貢生,初任環(huán)山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升任南雄府儒學(xué)教授。
章華國??字臣遇,坊廓都(今陸豐市赤坎)人,少受庭訓(xùn),精勤力學(xué);明崇禎年間歲貢生,選授光祿寺署丞,敕授征仕郎,官秩從七品。
章日煥??號穆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副貢生。
葉瓊標(biāo)??諱大車,號自荄,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崇禎年間歲貢生。崇禎十一年(1638年)戊寅,在海豐龍山對面荒地建屋作鋪,名曰“新市”(延稱至今),將原龍津橋東市、高田市之魚行及雜貨移入經(jīng)營,以收租利;其時遂移居新市,之后,捐資擴建龍山準(zhǔn)提閣。崇禎辛巳年(1641年)建新市寨墻以防御賊寇之劫;卒于清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二月。(注:有人說“新市”系葉高標(biāo)所創(chuàng),不符史實,以訛傳訛)。
葉正標(biāo)??諱大立, 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 人, 明崇禎年間歲貢生。
葉維陽??字必泰,號許山,吉康都(葉高標(biāo)子,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歲貢生,遷居惠州西湖。明末清初,巨寇十余萬圍攻惠州城四月之久,其捐家資以助募壯士衛(wèi)民御敵,郡人咸稱其功德。太守、巡撫等奏報朝廷,敕授廣西桂林府同知;生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九月初九日辰時,卒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五月十三日。
陳程鑰??字予桂,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明崇禎年間貢生,后遷居惠州城南,課子成名。
盧 ?鍛(1592—1665年)字百練、號學(xué)純,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塘村)人,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生于碣石,清初移居大塘村。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歲貢生,因?qū)O盧恩之貴,敕贈兵部職方司主事,并接南安監(jiān)軍道,功績巨著,民頌青天。
崇禎七年(1634年),海盜劉香猖獗劫搶石橋場時,其以智略悉力組織鄉(xiāng)勇抗御,海匪五次攻城不克,而城外村眾數(shù)遭寇害,盧鍛乃捐金買其屋改設(shè)炮臺以扼殺盜寇,百姓咸戴其德;迨清乾隆三年(1738年),碣石衛(wèi)總鎮(zhèn)韓良卿、海防同知應(yīng)上苑,承紳民之請在城外城隍廟右建立“功德祠”,紀(jì)念盧公保城御寇之功。
章日著??號寶屏,坊廓都(今陸豐市赤坎,章華國之子)人,明崇禎年間貢生。
曾萬里??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崇禎年間貢生。
清代貢生名錄
林時濟??字大舟,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順治五年(1648年)戊子科貢生;順治四年七月十六日,蘇成以反清復(fù)明為名駕船直達龍山,率眾數(shù)千系“紅頭”欲攻奪縣城,林時濟督守縣城并呼眾曰“蘇成何人,安可得城,大兵至,無生存矣”。
林望龍??字羲御,坊廓都(今陸豐市潭沖村)人,清順治年間貢生。
林 ?珅??字中玉,坊廓都(今陸豐市博美)人,清順治年間副貢生。
卓觀大??字道開,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王錫祺??號伯眉,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葉云龍??號公輔,吉康都(今陸豐市螺溪)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郭肇基??字乾御,坊廓都(今陸豐市沙陂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郭本桂 ?號子祐,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林維榕??號碩卿,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彭 ?奎??號聚堂,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科貢生。
彭上拔??字東樵,號越秀,吉康都(今屬揭西縣五云洞)人,祖籍江西盧陵。其年幼喪父,事母至孝,及年長勉志勤讀,善于作文,入試秀才時,主考官閱其文大加贊賞,取為第一名。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科歲貢生,任會同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后解任歸梓,建祖祠、嚴(yán)族規(guī)、置祀田、延名師教督子弟,著有《鷹頂山房集》、《祗今集》、《漫興編》、《海外編》、《格言編》等行世。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虬、吳岳、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jiān)生員公呈懇請,紀(jì)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jié)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注:清《陸豐縣志·人物》作:雍正乙巳科歲進士。有誤)。
林正煌??字儒忠,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貢生。
陳 ?琮??字尚若,坊廓都(今陸豐市內(nèi)湖)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科拔貢生,任廣東四會縣儒學(xué)教諭。
范若燁??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科歲貢生。
曾 ?位??字朝宰,號臺山,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鎮(zhèn)西山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任廣東曲江縣儒學(xué)教諭;時值曲江荔眼崗山寇猖獗作亂,掠劫百姓,朝廷發(fā)兵擒捕賊寇八十名,時縣令離任暫缺,即命曾位負(fù)責(zé)審訊,所察案情實狀,得到康熙皇帝之嘉獎其 “有吏治才”,以縣印委授之,升任崖州府儒學(xué)教諭。之后,以養(yǎng)親而辭官歸梓。
陳 ?珙??字璞若,坊廓都(今陸豐市內(nèi)湖)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18年)戊子科副貢生。(注:清《海豐縣志》作:陳拱)
李 ?蟠??字尚基,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謝宗瀾??號觀其,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年間貢生;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平生嗜學(xué),育訓(xùn)子孫嚴(yán)而有法,詩禮傳家。
邱登東??字小魯,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年間貢生,任廣東肇慶府新興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孝事繼母,樂善濟貧,享壽八十八歲而終。
林日炫??號子授,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人,清康熙年間貢生。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虬、吳岳、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jiān)生員公呈懇請,紀(jì)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jié)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
葉熙召??字際時,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范士貞??字子星,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年間歲貢生。
何帝畿??字域民,號寄亭,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人,清康熙年間明經(jīng)(貢生),任普寧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為人清介端方,事繼母彭氏以孝聞名,年七十四歲卒于官。(注:清《陸豐縣志》作:姓向,疑有誤)。
姚之篪??號仲宣,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黃元揚??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博聯(lián)上坊塘村)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科第一名歲貢生。
莊朝柱??字楚卿,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卓世勇??字蒼碩,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貢生。
彭 ?超??號廷高,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副貢生。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虬、吳岳、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jiān)生員公呈懇請,紀(jì)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jié)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
程萬里??號震畿,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副貢生。
高大賓??字元臣,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歲貢,任廣東普寧縣儒學(xué)教諭。
黃繼煥??字仲周,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授儒學(xué)教諭。
盧 ?虬??字秉清,坊廓都(今陸豐市碣石)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貢生。
黃恭起??字東溫,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貢生。
彭文浩??字朝宗,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科貢生。
彭鳳祥??字君瑞,吉康都(彭超子,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貢生。
黃繼度??號頃千,坊廓都(黃易胞侄,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歲貢,任新安縣儒學(xué)教諭,年幼失父,事母至孝,友愛昆弟,教子侄嚴(yán)而有法,常施濟貧孤,筑義冢,造橋梁等,樂善不倦,深受通縣百姓敬重;著有《新建陸豐縣碑記》等傳世。(注:清《惠州府志》作康熙年間歲貢)。
葉更新??字佑民,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副貢生。
謝 ?得??字爾慶,坊廓都(謝宗瀾次孫,今陸豐市東海)人,清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歲貢生,掌教龍山義學(xué),陸邑人士多出門墻。
許正桓??字文彬,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黃鳳儀??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黃希周??字裔繩,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潘振海??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葉廷翰??海豐縣(祖籍吉康都螺溪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葉廷琪??海豐縣(祖籍吉康都螺溪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黃 ?治??字振萊,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黃繼盛??字仲謙,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科貢生。
李弘茂??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貢生,候選儒學(xué)。
盧肯堂??字紹陽,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恩貢生。
章朝賡??字碧江,號夔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恩貢生,候選教諭;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編纂《陸豐縣志》事宜。(注:清《海豐縣志》記:章朝賡(海豐人),有誤,應(yīng)作:陸豐人)。
王紹曾??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編纂《陸豐縣志》事宜。
佘至仁??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志》同訂事宜。
盧 ?湛??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志》同訂事宜。
林 ?彥??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志》同訂事宜。
錢德新??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劉芳成??號漢德,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孫一鶴??號鳴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莊 ?璋??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陳夢虬??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歲貢生。
彭云際??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乾隆年間拔貢生。(注:清《瓊州府志》有傳)。
陳微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章應(yīng)奎??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盧仲熏??字孟治,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副貢生。
洪光典??石帆都(洪僑之子,今陸豐市甲東鎮(zhèn)雨亭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云垂??字仲文,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士達??字振修,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恭定??號琨魯,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象圭??坊廓都(黃德星長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任廣東廉州府儒學(xué)教授。
黃象峰??坊廓都(黃德星次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第一名歲貢生(歲進士)。
黃象儀??坊廓都(黃德星三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象喈??坊廓都(黃德星四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廷楫??字濟川,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廷霖??字濟時,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儉僑??字鳳超,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鵬起??字運星,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儉魁??字五峙,號占鰲,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特授廣西梧州府巡檢。
蔡兆盛??字萃璉,諱極,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博社村)人,清乾隆末年歲貢生;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五月二十日,卒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十二月。
溫日益??石帆都(今陸豐市南塘鎮(zhèn)溪南村新興寨)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科貢生。
溫月旭??石帆都(今陸豐市南塘鎮(zhèn)溪南村新興寨)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科貢生。
林應(yīng)受??坊廓都(今陸豐市博美麟書庭鄉(xiāng))人,清乾隆末年歲貢生,敕授修職佐郎,從八品。
黃其章??字世綺,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乾隆年間貢生。
佘見龍??坊廓都(今陸豐市河?xùn)|鎮(zhèn)高田埔村)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恩賜副貢生。
練儒澄(?—1855年),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歲貢生。(注、清《惠州府志》有載)。
黃應(yīng)垣??海豐縣人,祖籍陸豐縣大安石寨村,清嘉慶年間歲貢生。
黃伯禮??字列權(quán),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嘉慶年間歲貢生。
黃皇讓??字世潤,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道光年間貢生。
黃河清??字世端,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貢生。
馬 ?全??坊廓都(父馬葉岐,今陸豐市東海)人,清道光年間廩貢生,任新安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西寧縣儒學(xué)教諭;任滿回梓后,偕黃耀棟首倡增建陸豐龍山書院,邑令旌贈“尚德高風(fēng)”之額。
(注:清《陸豐縣志》作:道光丙寅任職。有誤,因道光無丙寅年)。
黃朝貴??字超,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道光年間貢生。
李達泉(?—1891年)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道光年間附貢生。
張兆焜(?—1906年)字質(zhì)庵,號“談瀛??汀? 石帆都(張光棟子,今陸豐市甲子) 人,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丁酉科第一名拔貢生(拔元), 任廣西橫縣知縣;支持康有為上疏光緒皇帝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擅書法,今猶存?zhèn)魇滥E。
黃題名??字正品,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科歲貢生。
黃列玉??字棠,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明敏??字道齊,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貢生。
黃李升??字朝東,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貢生。
黃錦江??字朝三,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生。
黃志明??字英西,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英渠??字清暉,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英栽 ?字暉陸,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濟川??字耀臣,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貢生。
黃耀潛??字覲臣,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zhèn)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附一:海陸豐建置沿革簡介
海陸豐地處粵東沿海,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已在這方熱土上聚居生息,歷夏、商、周至春秋戰(zhàn)國為“南蠻”之地,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設(shè)郡縣,海陸豐屬南海郡龍川縣轄地。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置海豐縣,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海豐縣東部建置安陸縣,縣治設(shè)于現(xiàn)在的陸豐市大安鎮(zhèn)陸軍管區(qū)環(huán)珠寨村,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陸安復(fù)并入海豐縣。宋神宗元年(公元1068年)海豐分設(shè)八都,即興賢都、石塘都、金錫都、楊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龍溪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劃出海豐東部龍溪都六圖之地與潮州府之惠來都合并設(shè)置惠來縣。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再劃海豐東部之吉康、石帆、坊廓三都設(shè)置陸豐縣,縣治設(shè)在坊廓都之東海滘,即現(xiàn)在的東海鎮(zhèn)。
1965年,將陸豐縣原吉康都的五云、上砂、下砂劃歸揭西縣轄。1988年1月7日,國務(wù)院批準(zhǔn)劃出陸豐縣北部的原吉康都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上護、水唇、東坑、南萬等8個鄉(xiāng)(鎮(zhèn))和吉溪林場,新置陸河縣。1995年1月19日,國務(wù)院批準(zhǔn)陸豐撤縣設(shè)市(縣級市),同年10月1日正式掛牌。
附二: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科舉是古代朝廷選取人才的一種制度,也是讀書人唯一取得資格出仕的途徑。在明清科舉考試(文科、武科)分為五級:縣試、府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一、縣試考期多在每年二月舉行,由各縣知縣主考,童生不論年齡大小都可參加,及格者稱“庠生”(或稱邑庠、秀才、茂才)。未考上者只稱“童生”。
二、府試試期多在每年四月舉行,試場設(shè)在各府試院,由各府知府主考,及格者稱“貢生”。貢生分為: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yōu)貢五種,清代又增設(shè)“附貢生”、“增貢生”,均為正途出身;另外,清康熙特別是乾隆以后開始規(guī)定以捐納貢生身份,稱“例貢生”。
三、鄉(xiāng)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試”或“秋闈”,鄉(xiāng)試在省會舉行,由朝廷欽差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各省巡撫為監(jiān)考官,或由總督擔(dān)任。凡本省的監(jiān)生、蔭生、官生、貢生均可應(yīng)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全省鄉(xiāng)試中式的稱“舉人”。取得貢生和舉人資格者也可入仕,授任知縣、教諭、訓(xùn)導(dǎo)等官職。舉人身份的又可赴京參加會試。
四、會試每三年一次,考期在二月,后改為三月,是全國科舉考試,在京都舉行,由禮部尚書主持,朝廷欽差大臣為正總裁、副總裁。各省舉人皆可應(yīng)考,逢辰、戌、丑、未年為正科,若鄉(xiāng)試有恩科,則次年亦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會試中式者稱為“貢士”或“進士”,即可參加最高一級的殿試。
五、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分為“三甲”。錄取:第一甲取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均稱“賜進士及第”,授任翰林院官職。其余按成績分為第二甲和第三甲,錄取二甲若干名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第二甲、第三甲進士初授任各縣知縣,也有授翰林院庶吉士。文武官秩按職官級別分為一品至九品,每品均分正、從之別。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