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黃榮溪
位于螺河中游的陸豐市青塘村,是個人口眾多,村民酷愛武術的古老村落。青塘黃氏始祖原是明朝碣石衛軍官,后調任大安屯軍總旗,隨著屯田制的弱化及消亡,棄甲歸田,開基青塘。然而學拳練武的習慣不改,延至今日,武術成了青塘傳統文化之一。
青塘武術,主要包括舞獅、拳術、棍術,徒手對打(盤拳),持棍對打(盤棍),持刀對打(盤刀),鐵尺、藤牌對抗以及飆(穿越)火圈、飆(穿越)刀圈等雜技表演。以青頭白額“蓋子獅”為主,也有豬乸獅,龍獅。祖傳拳術為仿龍、虎、獅、鶴、蛇五形成象拳,分兩類:獅樁拳(普及型)和內家拳(提高型)。經常用來強身健體的獅樁拳就有廿幾套,如:頭門、二門墜、三門卷(又稱猴子飲水)、四門踢腳;中尖、二門反、三門搭、搬攔捶、磨礱拳,竹筒倒水、武松脫鎖、雪花蓋頂、鯉魚翻肚,毒蛇攔路,老鼠偷油,白鶴展翅,觀音坐蓮,四門穿手,山豬坐塢,雙龍戲珠,童子拜觀音……;秘而罕傳的內家拳也有二十幾套,如:見龍藏虎、見虎藏龍、雙龍出海、猛虎推山、童子拜佛、虎憑柴門、美人照鏡、金雞獨立、倒插柳枝、連環鎖扣、將軍帶馬……;著名棍術:大攬,千斤秤,中攔槌,遛仔槌,毒蛇攔路等等。
據傳,這些武術套路是由南少林的大師所傳。康熙年間,清朝政府大破少林寺,有七位大師死里逃生,流落民間。其中一位大師得知青塘黃氏家族是明軍后裔,族人平時喜歡耍棍習拳,逢年過節必有舞獅歡慶的習慣,便藏身青塘,傳授武藝。宗儀、宗蘭、開封、開茂、子強等兄弟叔侄為首批徒弟,得到大師的傳授、點撥,功夫日益長進。開封、開茂兄弟還接連考中武秀才。子強(后人稱其為二公)的武藝更是出類拔萃。他跟隨大師學習南少林拳、又學習峨嵋拳,創出技法獨特的“前伸后拱”招式,人稱“青塘拳”。其拳運動幅度大,上中下動作快速勇猛,手法嚴密緊湊,常以左腿出擊最為兇猛。出于謀生的需要,黃子強還出外設館教拳。外姓傳人有陳公坐璧、陳樂盛、陳光澤、陳金泉、陳戊已、吳豐淦、吳招鉗、張娘鑫、朱云保等。
本族傳人黃君煉(又作君愿或君縣),被碣石衛千總授予兩縣無敵稱號;黃棟梁(又稱仲陽),內外兼修,一整套青塘拳術,運用得揮灑自如。年紀大了,還能一拳打穿田壆,嚇跑尋恤滋事狂徒。
青塘子弟習武的風氣不斷,代代相傳。見于族譜或口傳的拳師有幾十人,其中武秀才8人。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曾開設八個獅館:如永興館、永和館、禮和館、呂和館、順興館、和順館、順和館、益和館等。館聯曰:“學成武藝安邦國,練就功夫可立身。”學習武術與保家衛國緊密聯系。
附:青塘歷代拳師名錄(按輩序排列):
黃宗儀,宗蘭;
黃開封(武秀才),黃開茂(武秀才);
黃貴平(武秀才),黃子強(族人稱二公,外人稱黃強);
黃世芳,世端,世漢(武秀才),仁創(武秀才),君煉(兩縣無敵稱號);
黃昌林,棟梁(又名仲陽),迎生,元貞,昌景,昌仁,昌平,昌穩,義參(武秀才),義森(武秀才),義斌(武秀才);
黃盛安,鑒平(外號釣鉤),盛相,盛志,桂順,水泉,盛欽,盛秀(禎),禮輝(武秀才);
黃榮富,智金,榮欽(別名老虎伯),榮庭,榮仁(外號七蝦),榮攀,真連,少忠,榮詢,榮發;
黃華忠,耀鴻,水真,信庵,華升;
黃萬獎,萬和……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