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漁夫石人
陸豐市湖東鎮舊俗婚嫁,多論門風相對,嫁娶禮儀,貧富有別,繁簡殊異。通常程序有:
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合婚——雙方提親認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生辰庚帖送到男方,男方便將議婚男女雙方生辰請星家合婚,經推算后認為雙方生肖不會“相沖”,并三天內雙方家庭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父母兄弟突發病、死了牲畜,打破碗碟等,便可認為吉祥可相合,否則將女方庚帖送回。
定親——合婚認可之后,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雙銀手鐲或一對金耳環,還有糖包等,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定親之日,女方要寫“喜約”,喜約上面寫明聘金多少、衣服、布料、金銀首飾多少及茶儀糖料若干斤等,這叫“開聘”。男家接到滿意的“喜約”,可以擇日完婚。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
納采(請期)——即是男家送禮,根據“喜約”男方必須樣樣做到,女方才沒有意見。同時,把擇取結婚的日期,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么時候挽面,什么時辰迎娶等。納采男方必須寫“拜帖”,村眾、祖父母、岳父母、妻舅、禮物、請人牽新娘上轎等帖,都必須寫對,“拜帖”不能奇數,務必偶數。
上頭——成親的前三開,男的要去剃頭,女的則洗髻,挽面毛,這稱為“上頭”,即是去掉陰晦氣迎來好運。這三天男女雙方都呆在家里,不敢出門以免撞上陰晦之氣。
迎娶——是整個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娶有二種:一種是新郎親迎,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舊時新娘出嫁要坐轎,有錢的豪紳富戶,不但坐大花轎,還配八音鑼鼓,一般家庭坐紅轎子,家貧沒錢請轎,就由打傘代替。新娘上轎后,母親連忙以碗水潑于轎頂說好話:“碗水潑上轎,女兒變做夫人阿奶樣”。現在結婚,城鄉有錢的人,結婚坐小轎車,一般的用摩托車代轎。新娘到達,媒人先行通報。男家滿門避開,以免“相撞”,日后不和睦。新郎先用腳踢轎,然后用紙扇在轎前扣三下,意在給新娘一個下馬威,今后一切如天意。這是婦女出嫁從夫的一個暗示。新娘入門,門坎點燃草團,新娘由伴娘攙扶大步跨進,叫做“跨火煙”。跨火煙要做四句,四句依各人的水平不同而異,最簡單的有:“新娘牽入來,添丁又添財!”“跨火煙,生男孫”。較好的有:“新娘入新房,成對又成雙。夫妻永相愛,偕老到百年。”“良辰吉日跨火煙,金童玉女宋結婚,天長地久永相愛,五男二女介乾坤。”進門后,夫妻雙雙先拜“天地父母”,后拜祖先,禮成新娘入洞房。
迎娶這天,男家掛燈盞,貼對聯,對聯有“同心永結幸福果,并蒂蓮開富貴花”、“良辰吉日娶新婦,一杯薄酒敬親朋”等人間最美佳句。中午,大擺筵席宴請親朋鄉親,擺酒席注意桌位不可編錯,否則,脾氣大的人不入席,甚至大叫大鬧。喝酒時要相當小心,不町打碎器皿、盤碗不可相疊。酒后,新娘向家族中上輩親屬及姻親來賓由外到內,從長輩到晚輩依次奉茶。被敬者贈新娘紅包或金銀首飾,俗謂之“墊茶金”。花燭夜新娘要與新郎吃“合房圓”。完婚當晚,左鄰右舍、男男女女、說說笑笑,食喜糖、看新娘、鬧洞房。
迎娶前出嫁女則要與兄弟共吃“姐妹飯”,要分“姐妹錢”。迎娶前天晚上,不能睡床鋪,要睡地面。相傳古代有一女子出嫁,繼母不把她當人看待,把鋪床抽掉讓她睡地板。送子觀音娘娘知道了非常同情她,送她一胎二子,后來二子皆中狀元。為求女兒日后富貴這習俗就一直沿習下來。新娘出嫁之際,還要“哭別”,實在哭不出來的,母親還得發狠擰她一把,好讓她疼得直哭。哭本是新娘離別情緒的流露,后來發展成這個樣子,意在讓夫家的人知道新娘“長安雖樂不如古居”,要加倍疼愛她。現在“哭別”時沒有過去那兒“痛哭流涕”了,有的僅僅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新娘走后,家人要即刻關閉大門,以期今后不會因夫家發生意外或夫妻鬧翻而離異回轉娘家。
新娘出嫁滿月,家婆行帖請“親姆”做出月。四個月后,新娘要舉行“歸寧”禮,即回娘家。連續三次,俗稱“頭返厝”、“二返厝”、“三返厝”。第一、二次新娘在娘家吃過了午飯,未見娘家炊煙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與親人團聚,傾吐懷念之情,訴說小夫妻的恩愛,好讓娘家放心。現代的“歸寧”禮,有的地方把四個月改為四十天。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