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24-11-07 發布者:shore 字號:[大] [中] [小]
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圍繞產業發展抓改革,進一步夯實現代化建設支撐。緊緊抓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一要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完善制造業當家體制機制。聚焦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五金配件、碣石圣誕禮品、摩托車配件、工藝美術品等傳統產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打造高附加值產品。聚焦做強新興產業,加強與深莞惠電子信息產業協作聯動,發揮康源半導體等龍頭企業作用,加快引進上下游高端產業鏈企業,全力打造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延伸區。聚焦壯大強市能源產業,穩步推進核電5、6號、寶麗華3、4號等項目建設,推動核電1、2機組年底前開工建設,加速推進中廣核電化學儲能電站規劃建設,全力打造綠電創新示范區。要重塑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招大引強,強化三級聯動招商,加強市場研究和產業趨勢分析,編制“招商路線圖”“項目鏈條導航圖”,推行“龍頭+產業鏈”靶向招商,大力開展駐點招商、機構招商、展會招商、“飛地”招商,精準識別招引具有高成長性、較強競爭力的產業目標項目。要構建要素資源供給體系。深化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在海工基地、五金配件、康佳等產業園區全面推進“標準地”出讓,積極處置、盤活利用低效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手續辦理效率,為項目加快落地打好基礎。要探索建立產業項目廠房代建、先租后售等模式,強化用地用水用能用網等要素保障,推動項目“落地即開工”。
二要聚力推進海洋強市。要優化海上糧倉發展布局。圍繞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發揮“伏羲一號”風漁融合項目牽引作用,加快華電、中船、華潤海洋牧場落地建設,有序推進甲子、湖東、碣石、金廂、烏坎等5個漁港改造升級,加速推進海大集團等育苗基地建設,以工業化思維打造好陸城、甲子、碣石三大“食品谷”,進一步建設好藍色糧倉。要壯大海洋裝備制造產業。聚焦產業鏈條延伸,做強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快中船海洋裝備制造基地開工建設,發揮中廣核、明陽等鏈主企業作用,建立延鏈補鏈強鏈常態化機制,引進輪轂、齒輪、軸承、發電機、儲能系統等關鍵鏈條產業落戶,打造全國最完整海上風電產業鏈。要創新濱海旅游發展模式。深入實施濱海旅游景區品質提升工程,以“濱海+”“文化+”為發展方向,在“1+1”精品旅游路線基礎上,升級上海外灘、海納金灘、十二崗文旅小鎮等景觀節點,加快建設華潤希望小鎮,推動鄉村酒店“量質齊升”,發展濱海浴場、休閑漁業、海釣沖浪等海洋主題旅游產品,打造大灣區康養休閑集聚地、濱海旅游最佳目的地。
三要聚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聚焦解決國資國企規模體量偏小,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實施新一輪國資國企深化提升行動,全面清查經營性和行政性國有資產,統籌盤活低效閑置物業、土地、設備、公共設施等資源資產,加快推動供水企業資產盤活、股權整合。要深化用人、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決防止近親繁殖、“高水平大鍋飯”和企業“機關化”的傾向。要引導民營企業改革。深入實施優質企業培育行動,發揮科技、金融等政策支撐作用,健全“四上”企業培育和“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長效機制,全力支持企業增資擴產、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兼并重組。要健全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的部署安排,著力促進民間投資,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國企為主體、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著力破除企業投資興業的隱形門檻。積極爭取債券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資金支持,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來源:陸豐市融媒體中心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