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9-21 發布者:liang 字號:[大] [中] [小]
汕尾日報記者 ??黃俊杰
“百姓周周樂舞臺又重新啟動開演了,這太好了!這是我們群眾的舞臺,我們又可以在這里欣賞自己的歌、自己的戲、自己的舞,我們既快樂,又過癮!”陸城一個被稱為“百姓周周樂舞臺”的地方,每個周末夜晚都上演著精彩紛呈的文娛節目,人聲鼎沸、歌舞升平,群眾交口稱贊。每周一場的文藝惠民演出成了陸城群眾期待的活動。
這個堅持以文化引領社會文明風氣的“百姓周周樂舞臺”, 2015年被汕尾市授予“汕尾市特色文化品牌”稱號;2016年被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省文化志愿服務示范項目”。但2017年開始由于種種原因周周樂舞臺停辦了7個月。今年9月15日在廣大市民的期盼聲中,陸豐市委宣傳部又重新啟動了周周樂舞臺演出,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這個舞臺有什么魔力呢?
改變臟亂地為文明舞臺,用文化成果惠及百姓
“舞臺建起來,群眾樂開懷。”“百姓周周樂舞臺”所在地原用于新華書店作門市,后因支持市政建設而拆遷成為一塊三角空地,曾一度成為附近單位的臨時停車場。后來,各單位陸續搬走,這里又成為一些個體小商販的隨意經營場所,堆滿了廢棄雜物,“臟亂臭”明顯;有時喧嘩吵嚷聲直到凌晨,且經常造成交通堵塞……。陸豐有關部門對此頗為頭疼,群眾對此罵聲頓起。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變廢為寶,陸豐市委宣傳部從文藝三貼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高度,為民辦實事好事的民生理念出發,于2013年底果斷決定,在這塊地上建設一個公益性文藝舞臺,常態化地開展各類群眾性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思路定下后,陸豐市委宣傳部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專門成立陸豐市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并將公益性文藝舞臺的組織、打造任務交給了該隊。都說“創文”一盤棋,陸豐有關部門對陸豐市委宣傳部這一“變臟亂為文明”的決策積極支持。陸豐市商業集團公司首先響應,無償獻出其下屬公司在該地后面的一塊空地。陸豐財政、住建、供水、供電、公安、市政等部門積極配合,各盡其力……當年春節期間,陸豐市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組織文化志愿者在這里搭起一個臨時舞臺,開始試演。演出受到群眾的熱烈喜愛和點贊,他們歡欣鼓舞,并對此充滿期待。就這樣,在這片原本閑置的“臟亂臭”土地上,一個服務于陸豐廣大群眾文化需求、宣揚文明的舞臺呈現在群眾的眼前。
2014年4月底,陸豐市委宣傳部籌集資金動工建設固定舞臺,并正式命名為“百姓周周樂舞臺”, 更好地開展常態化文化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3年多來,“百姓周周樂舞臺”共為陸豐群眾獻上了300多臺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讓陸豐群眾分享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文化成果;觀看的人民群眾多達80多萬人。
堅持文化引領社會風氣,用文明提升素質
“舞臺熱起來,文明提起來。”“百姓周周樂舞臺”把文化引領放在第一位,所有的節目都圍繞“提升群眾素質”這個主題。因此,它的題材涉及面越發廣泛,形式越發多樣化。不僅有“創文”、“禁毒”專場演出,也有廣場舞展演、腰鼓表演、音樂會、綜藝演出,還有主題晚會、電影專場,而書畫展、筆會、圖書惠民活動、知識竟猜、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工藝品展覽、猜燈謎等活動也頻頻亮相;唱歌、舞蹈、樂器、相聲、小品、武術、朗誦等不同形式的節目輪番上演,集中展現了陸豐創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體現了陸豐全市上下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表達了陸豐人民對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情和期許。讓喜慶與溫暖一起圍繞在群眾的身邊,特別是在活動中突出了“送文化”與“種文明”相結合,將文化的種子植進群眾的心里,用文化提升群眾素質,推動文明在群眾中落地生根。
當每場演出開始前,幾十名志愿者先為群眾擺放凳子,維護會場秩序,這已成為舞臺下另一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現場中,以往人群擠來擠去、吆來喝去,或亂扔垃圾,或隨意走動,或喧鬧嬉戲的現象不見了。每每都是演出順利、群眾文明觀看,離開時禮讓老人、婦女、兒童,有序安全,始終呈現出文明和諧的場面。即使活動中突遇下雨,臺上演出依然進行,臺下觀眾們有的撐起了雨傘,有的頂起了外套,很少有人嚷著;志愿者們也堅守崗位,及時幫助群眾或疏散或有序安全離開現場。每場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忙著收凳子,群眾也自覺幫忙。讓保持良好觀演環境成為一種風尚,讓自覺遵守觀演秩序成為一種習慣,讓尊重藝術成為一種品位,從而營造一種濃濃的文明氛圍。
鼓勵群眾當主角,用活動培育一批文藝團隊和志愿者
“舞臺動起來,人才火起來。”讓群眾當表演主角,為百姓搭建快樂平臺,這是“百姓周周樂舞臺”一如既往的做法。該平臺始終突出百姓功能,堅持群眾活動群眾參與的原則,為基層文藝團體和文藝愛好者們鍛煉實踐提供一切條件。因此,來自陸城及附近鄉鎮的民間藝術團體如碣石、甲子等地方的文藝團體,還有該市文化部門、學校、文藝協會(團體)、藝術培訓機構等都熱情參與;演出單位不斷擴大,演員面孔常新,草根性、開放性、廣泛性十分明顯。
基層文藝團隊和文藝積極分子通過“百姓周周樂舞臺”獲得了長足的鍛煉,演藝水平不斷得到提升,越來越脫穎而出,涌現了一批優秀文藝團隊和優秀文藝人才,其中近30人加入省級各種協會。長期從事舞蹈培訓工作的莊女士高興地說,自己的工作室已有120多人登臺表演。表演碣石漁歌的楊女士稱,“百姓周周樂舞臺”為年輕人提供了文藝展示平臺,對推廣優秀民間文藝作用非常大。三年多來,參與各類演出的演員、工作人員近3萬人次。文化志愿者從成立伊始的二三百人,發展到現在逾萬人,成為一支浩大的傳承文化引導文明傳播文明的隊伍。
展示陸豐傳統文藝精粹,用精品打造文化品牌
“舞臺轉起來,品牌亮起來。”在“百姓周周樂舞臺”上,“情系非遺,擦亮品牌”的展演活動也是一大亮點,國家級珍稀劇種如正字戲、陸豐皮影戲等常常上演精彩節目,充分展示傳統文化精粹,用文化更好地打造傳統品牌。
曾多次亮相央視戲曲頻道“九洲大戲臺”、獲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廣東省第十二屆藝術節中獲得“優秀劇目二等獎”的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讓群眾一睹珍稀戲曲的風采。曾獲得第21屆國際木聯大會暨展演“最佳傳承獎”(國際性獎項)的陸豐皮影戲《哭塔》、參加第四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表演獲得“榮譽獎”的《嫦娥奔月洛河相遇》,讓群眾體驗陸豐皮影戲的獨特魅力。曾獲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滾地金龍》讓群眾欣賞到國家非遺的精彩舞韻。曾獲第六屆藝術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大賽最高獎項“特金獎”的舞蹈節目《麥田童話》、獲得2015年星概念“中國最美舞蹈”比賽金獎與銀獎的舞蹈節目《喜妞報春》《長途電話》、獲得廣東省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創作“優秀獎”和表演銅獎的《錢鼓舞》等,讓群眾領略了陸豐民間舞蹈藝術打響國內舞臺的驕傲。這些充滿特色的藝術節目,讓群眾在欣賞中得到快樂,從而更激發他們的文化自豪感。
“這個‘周周樂’把陸豐寶貴而豐富的民間藝術搬上舞臺,讓年輕人大開眼界,讓年輕人為陸豐而自豪,非常好,希望能夠好好辦下去,將文化遺產好好傳承下來!”一位姓黃的退休老干部對記者如是說。
(轉發自汕尾日報)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