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9-02-18 發布者:liang 字號:[大] [中] [小]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動車輛社會保有量隨之快速增長。而道路建設及改造工作長期滯后,致使市區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市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日益突顯,已難以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交通出行的需求。特別是作為市區主要交通節點的霞湖高架橋,由于規劃建設不合理,導致交通不暢、事故頻發,不但影響到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給市區群眾出行帶來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
市政協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針對市區霞湖高架橋存在的問題,于今年5月組織調研組,專門對霞湖高架橋改造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在進行現場察看和走訪市公路局、市住建局、市交警大隊等單位,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了解掌握相關情況的基礎上,經認真研究討論,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市區霞湖高架橋位于陸城北面,是國道324公路和省道陸伍公路在市區的交叉點,橋面為國道324公路,橋下為省道陸伍公路的起始路段霞湖路(其中,霞湖路既是陸城的北大門,也是陸城通往沈海高速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霞湖高架橋東北面緊靠福山,東南面緊連陸豐鹽務局和供電局廠房,西南面緊接陸豐土石方建筑公司辦公樓和宿舍樓,西北面緊鄰居民住宅區和汽車修配廠,國道324公路與陸伍公路在霞湖高架橋處僅由兩個狹窄、不規范的匝道連接互通。
霞湖高架橋是國道324公路穿越市區必經的立交橋,但橋長僅27.6米,寬16.8米,橋下兩跨總寬15米,凈高4.5米。橋下南北向為陸伍公路霞湖路段,路寬40米,主車道為雙向各三車道。目前,據交通等相關職能部門測算,國道324公路車流量近20000輛/日,陸伍公路車流量約4000輛/日。同時,每日經過高架橋進出市區的二職等學校師生將達13000人。
二、市區霞湖高架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市區交通主要節點的霞湖高架橋,當初規劃建設由于受到項目投資、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目前已遠遠不能適應我市交通及安全的需求,并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擴容提質帶來不利影響。調研組通過深入調研,認為現有霞湖高架橋主要存在如下五個方面問題:
一是高架橋互通不暢。霞湖高架橋作為陸豐市區與外圍高速公路以及國道和省道進行交通轉換的重要節點,高架橋僅有單邊兩個匝道實現324國道與霞湖路互通,直接造成橋面橋下國道和省道的互通不暢。
二是高架橋與霞湖路不匹配。霞湖高架橋橋長僅27.6米,橋下雖有兩跨,但凈總寬度僅僅15米;而高架橋跨越的霞湖路路寬達40米,導致雙向六車道的霞湖路,在穿過高架橋時不得不收窄變為雙向四車道,而且路面人行道也無法鋪設。
三是交通安全隱患大。一方面,雙向六車道的霞湖路在穿過高架橋時收窄為雙向四車道,并且人車混流,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實現橋上橋下兩條道路轉換互通的兩個匝道,不但路面較窄,更嚴重的是坡度太大(據交警部門反映,甚至出現個別大貨車行至半坡而發生溜坡的極端危險現象),交通安全無法保障。
四是橋下路面排水不暢。受到高架橋高程的制約,霞湖路無法提高橋下路段路面的高程,導致高架橋下排水不暢,暴雨等極端天氣,經常造成路面積水、道路無法通行。
五是影響市區現代化建設形象。霞湖路是市區進出高速公路的必經路段,是我市市區的北大門。但目前,霞湖高架橋近似一個小小的涵洞,不但存在嚴重的交通及安全問題,而且給到我市投資興業、參觀旅游、探親訪友的外地賓客造成較差的第一印象,更直接影響到市區市容提質工作的深入推進。
三、市區霞湖高架橋改造工作的建議
針對霞湖高架橋現實存在的諸多問題,調研組認為,必須盡快實施對霞湖高架橋的改造,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快霞湖高架橋改造工程,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積極爭取省和汕尾市公路主管部門的支持;同時牽頭協調住建、公路等相關職能部門,抓緊開展項目改造規劃設計、項目報批、資金籌措等前期工作,大力推進改造工程早日實施。
二是建議項目改造規劃設計方案要廣泛征求相關職能部門及廣大市民的意見,改造方案既要結合地方實際、科學合理,又要適當超前, 確保此項目工程成為切實解決現實問題、滿足長遠發展需求的民生民心工程。
三是建議高度重視項目改造必將涉及的土地征收和拆遷工作。霞湖高架橋設計方案一經確定,應立即劃定征收土地紅線圖,詳細摸清征收土地范圍內土地權屬、地類及地上附著物、建筑物等基本情況,加強與所有權單位及個人的協調溝通,依法依規確定補償標準,盡快按規定實施征收、拆遷等工作,以免影響工程的順利推進。
四是建議要充分考慮到項目改造工程對國道324的正常交通造成重大影響,施工時間最好選擇在陸城324國道改道工程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進行(市區內無法承受霞湖高架橋改造而增大的交通壓力),按基本建設程序倒排工期,保證在陸城324國道改道工程建設完成時能立刻動工。
五是建議在改造工程施工期間,根據實際需要通過交通管制、設置繞道導流線路,合理引導車輛通行。同時,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工作交流、信息溝通、協調配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政協陸豐市委員會
???????????????????????????2017年7月5日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