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2 發布者:lfszx 字號:[大] [中] [小]
甲子英歌是陸豐市甲子鎮民間藝術品牌,歷史悠久,始于1392年間,是當地傳統古老的民間舞蹈,多用于廣場、游行表演。甲子英歌鄉土氣息濃郁,氣勢磅礴,武姿英俊,動作有力,步伐沉穩,被專家譽稱為“武當一葉”。2005年參加泛珠三角地區(九省及香港、澳門)藝術表演賽榮獲金獎,2007年6月入選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9月代表廣東省參加在山西大同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暨第九屆中國云岡文化節展演評獎活動,榮獲藝術展演金獎。2012年3月,參加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首屆嶺南民俗文化節,一登臺表演就吸引了全場的眼光,贏得主席臺上領導和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喝彩。2013年3月15日至20日,甲子英歌應中央電視臺、中國舞蹈家協會邀請參加2013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舞蹈晉京展演活動,備受現場觀眾及專家好評,節目錄制后于7月16日在CCTV3“舞蹈世界——舞蹈全民星”欄目播出。
甲子英歌取材于水滸傳梁山泊好漢喬裝混入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故事。完整隊列有三十六天干、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七好漢,前有手舞神蛇的時遷開道進行表演。舞臺隊列分六隊,分前24人(即八卦24純陰),后12人(即八卦12純陽),由李逵、楊志等36好漢領隊。他們畫不同的臉譜,頭戴雉尾雙龍武生冠,身著白襟環花束袖黑衫,腰束腰牌兵器,腳踏側佩鈴草鞋,手執雙棍或單小棍和小鈴鼓,隨著“咚咚咚,隆咚咚”的鑼鼓節奏,邁著傳統武當太極蜈蚣步子,步調一致,齊聲共舞。表演動作有:削槌、伏槌、摻槌、穿龍等動作。隊伍整齊雄壯,隨著英歌表演交換走動,形成太極八卦圖,動作整齊,氣勢雄壯,展現出梁山泊好漢的英雄氣概,深受群眾和海內外僑胞贊賞和喜愛。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