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女同,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久草福利在线观看,国产高清成人久久,国产91久久久久蜜臀青青天草二,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正文內容

烏坎河(港)治理歷程與問題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 | |

陳正氣

烏坎河流域集雨面積506平方公里,是陸豐市境內第二大獨流入海河流。因河的南面有虎頭山,清代稱為虎洲港,俗稱烏坎港。

一、流域概況

烏坎河流域位于市境中心腹地,東臨鰲江流域,西界螺河流域,南以西山山脈與沿海諸小河流分界,北界為隆江上游龍潭河段。

流域平面覆蓋八萬、陂洋、博美、橋沖、城東鎮的全部,南塘和金廂鎮的部分,華僑農場(今汕尾市華僑管區)、銅鑼湖農場及羅經嶂林場的全部。總面積506平方公里。

烏坎河發源于西北市境線、海拔980.3米的羅經嶂。在八萬鎮鏡內自北向南,沿程匯集五里牌(集雨面積12.6平方公里,于1965年1月建成中型水庫)等小溪流后,至博美鎮龍江山的20孔陂閘(1970年4月建成),即八萬河陂閘,控制面積共87平方公里,為烏坎河主流上游河段——八萬河。過陂閘后,在博美鎮境河段,清代叫洗馬溪,現也叫八萬河。

烏坎河流域的主流八萬河,經陂閘向南流經1969年11月截彎取直的河道(縮短3.9公里),至蛟溪村附近北面,有集雨面積80.5平方公里的二級支流陂溝河匯入。陂溝河原系流經陂洋鎮鏡內山地后,流至頭陂陂(1950年建成),進入圖美洋,在浮埔山附近分為三支行洪的,大洪水時漫灘而過。1976年圖美洋進行整治,把陂溝河原三支行洪,并成一條寬100至120米、長2.94公里的河道,讓陂溝河來水通過,然后從右岸匯入主流八萬河。

陂溝河匯入后,八萬河繼續南流2公里,至禾潭渡槽(渡八萬河和五里牌水灌溉橋沖鎮農田),又有一級支流長山河(也叫南山河),從主流左邊匯入。長山河發源于市境內的十八尖山,集雨面積148平方公里,河長25.4公里。其上游為丘陵臺地,至南塘鎮長山村前,分為二支:東面一支,因河的左岸為長山村,故叫長山河,集雨面積51平方公里,河長14公里,河道彎曲、狹淺,黃土堆積;而長山村附近,地勢低洼,故經常出現澇、漬。西面一支因河右岸為小塢村,故名為小塢河,集雨面積48.7平方公里,河長15.6公里,河道特征與長山河一樣,彎曲平緩,小塢村與大塢村周圍,地面高程在零米左右,澇、漬嚴重,故從三角埔至與長山河匯合處,截彎取直,縮短流程2公里。長山河與小塢河匯合后,向西流經東山、赤嶺、前埔、東井四個彎,長達 9.45公里,兩岸地勢低洼,至禾潭渡槽附近匯入主流八萬河。上述赤嶺、東山兩個彎,長3.53公里,分別于1974年和1976年進行截直,縮短流程1.8公里。在東小彎段以下至匯入主流的河道,除彎曲度大外,河寬在100米左右,坡降0.973‰。前埔彎左岸又有集雨面積25平方公里的潭頭水匯入,每當八萬河和陂溝河流域山洪暴發,洪水便倒灌進入長山河,加重長山河兩岸澇、漬程度和受浸時間。

主流八萬河自長山河注入后,轉彎向西,進入寬200多米的河道,稱為烏坎河。它向西流6公里,有發源于八萬鎮內二個嶺、集雨面積42.5平方公里(筑有小(一)型南坑水庫)的沖口河從右岸注入。烏坎河的南面(左岸)又有集雨面積34.4平方公里(筑有虎陂、大嶺等小(一)型水庫)的溪碧河注入。從沖口河、溪碧河注入后,烏坎河的水面逐漸變寬,從300米擴展至1200米,直至1800米寬的港灣,群眾稱之為烏坎港。此后,港灣從擴大又收縮,至烏坎水閘,寬度收縮在400米左右。烏坎河向西流經先后三次修建的防潮排水閘后,繼續向西南流2公里,至原烏坎渡口,與從北面流來的螺河及其支流東河匯合后,經烏坎村前的烏坎港,匯入南海碣石灣。

二、烏坎河下游狀況

烏坎河的下游直到現在,群眾仍稱之為烏坎港。這是因為它在歷史上與螺河下游一樣,同為深入內陸海灣。以前的烏坎港,港灣的范圍比現在大得多,如左岸橋沖鎮白沙村至金廂鎮大寧一帶的陳公塭,地下1米多深,有成層、厚約30厘米的貝殼。右岸,城東鎮水墘村的沙港塭、上陳村的南海塭、排仔塭(這些塭田都距廣汕路不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因燒貝灰原材料緊缺,地下蘊藏的貝殼都被群眾開采過。可以看出,這些塭田過去都屬于烏坎港灣范圍,隨著歲月轉移,“滄海”變“桑田”了。

烏坎河流域的周邊,多以山嶺為界,高山坡地向著港灣傾斜,幾百平方公里的陸地,經過千萬年的日光照射,風吹雨淋,地面剝蝕而成泥土,加上人類活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風化的泥沙,在各種自然的作用下,隨著地面徑流,從高處向低處流淌,再進入坑、溝和大小河流。經過流域范圍內各大小河流,川流不息、長年累月不停搬運至港灣(因為港灣低洼)范圍內,再經過徑流和激流不停作用,沉積、淤積于港灣,逐步形成由分散到成片、高低不平的灘地,成了“桑田”。這些由大小河流“辛勤勞動”的結晶——灘地,也逐步被人們擠占,用作魚塭,捕捉魚蝦,再進而修堤筑圍,利用潮汐漲落,進行墾殖,創造物質財富,滿足生活需要。在流域范圍內,各大小河流徑流不斷,挾帶來的泥沙淤積于港灣,形成的灘地也隨之逐步擴大,可是,港灣的范圍卻日漸減少、收縮。港灣再也沒有過去那么大,那么深,可人們仍然習慣叫它“烏坎港”。

在港灣周圍的土地,由于淤積成地的時間和所處位置不同等多種因素,造成這些土地地面高程也有差異:據統計,高程在珠基-0.5米以下的面積為1.68萬畝;高程在0米至-0.5米的面積1.92萬畝,兩項合計約為24平方公里。這一面積原來都是港灣的地盤,地面高程在珠基零米以下,過去長期浸泡在咸水中,土質含鹽分高,開發利用的困難程度也就較大。據省地質部門勘測,烏坎河下游的土地,為瀉湖相沉積,特點是土層深厚、肥沃,鹽分高;地形復雜,地勢低洼,歷史上水利設施簡陋、落后,洪、潮水漫灘而過,為洪、潮泛區。

流域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大量的降水以鋒面雨和臺風雨出現,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933毫米。但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河的北面多,八萬雙沛雨量站,多年平均雨量2301毫米,1968年雨量高達3041毫米;而南岸少,烏坎水閘多年平均雨量1561毫米,而1963年的年雨量僅673毫米。因地形關系,西南氣流對流域影響較大。如1977年5月27日至31日,降雨量696.7—1229毫米,最大雨量出現在河北面的南坑水庫,過程雨量達1229毫米。這場暴雨造成下游普遍受浸。1987年5月21日,因西南氣流關系 ,雙沛雨量站三天暴雨量1068毫米, 24小時雨量達915.6毫米,八萬、陂洋兩個鎮,山洪暴發,造成泥石流、崩崗。八萬吉水村有32戶人家200多人無家可歸。陂洋鎮內洋新厝村,全村78戶、270間房屋被夷為平地,造成420人無家可歸。暴雨造成兩鎮死亡29人。

臺風暴潮對下游的影響也很明顯。1979年8月2日,第8號強臺風,最高潮水位2.29米,為歷史最高潮水位,嚴重影響內圍排水。未堵港筑閘前,潮水上溯直至支流長山河的長山村,一般潮水可達東山橋附近。潮水上溯結果,嚴重影響農田排水,造成受浸。因為在東山橋以下的長山河兩岸,同屬內陸海灣部分,如東山橋下面的南山場和禾潭村前的塭田,都曾在1955年至1960年間,挖掘出很多牡礪(蠔)殼,用作燒貝灰原料,這既是港灣范圍的例證,也可以看出長山河兩岸農田的低洼程度。由于地勢低洼,每當主流八萬河和二級支流陂溝河同時發生洪水,便灌入長山河,造成兩岸澇、漬加重,時間加長。

三、烏坎河治理歷程

烏坎河的下游河段,俗稱烏坎港,還有支流長山河,其兩岸為瀉湖相晚期沉積的灘地,地面高程大多在零米及以下,群眾為了獲取生活所需物質,歷史上曾分散修筑低矮、單薄堤坣,種植耐咸作物——蓆草,及一年生耐咸水稻—— ?或咸穩,或作魚塭,捕捉自然繁殖的魚、蝦。當洪、潮水發生時,低矮的塭坣難以抵擋,洪潮水便漫灘而過,成為洪、潮泛區,生產極不穩定。

建國初期,黨和人民政府為了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港內群眾也迫切要求消除水、旱、潮災害,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把治理烏坎的洪、潮、澇、旱災害,列入議事日程,領導人民群眾,對烏坎河進行了多次治理。

(一)堵港筑壩建閘 ?拒咸蓄淡圍墾

1954年6月,陸豐縣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有關代表提出“興建烏坎港防潮工程,徹底消滅潮災,保障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提案。

縣人民委員會為落實人民代表提案,派出縣水利科人員進行勘查、了解;粵東行署水利處也派出測量隊和工程技術人員,前來陸豐實地勘查、測量,會同縣水利科研究治理工程方案,后由縣水利科負責編寫成以建防潮為主的《烏坎港防潮圍墾工程設計任務書》上報,陸豐縣人委會還于同年7月25日和7月30日向省水利廳和粵東行署水利處呈送相關報告。省水利廳和粵東行署水利處,分別于同年8月3日和8月25日,對工程設計任務書提出審批意見。

本期水利工程包括:堵港筑壩,連閘拒咸蓄淡和圍墾。工程建設關系農業生產,蓄淡又關系鹽業和漁業生產,必須妥善處理,合理安排。這時,螺河整治工程也在進行,為了加強兩宗工程的領導,縣統一成立了“陸豐縣螺河、烏坎工程指揮部”,由縣委第一書記趙德彬任主任,統一指揮工程建設。烏坎水利工程成立指揮所,由博美區副區長沈勝玉任主任。

為解決工程建設與涉及的有關行業生產矛盾,縣委專門于1955年12月2日專門召集相關單位、部門座談會,研究漁業和鹽業生產問題。為了使漁、鹽民及時轉業,縣委決定發給漁、鹽民部分糧食,耕牛和農具,幫助他們轉向種養等農業生產。12月上旬,縣委召開縣、區、鄉三級干部大會,會議結束后,留下有關區、鄉干部,落實工程計劃。12月10日,又組織一、三、五區22個鄉,共30人,前往鰲江工程參觀。由于工程涉及面廣,特別是蓄淡,干部思想不一致,于是12月13日又召開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勉強統一思想后,研究、落實工程負擔政策。據調查,受益面積20285畝,增產比例確定:四等為1.0,三等為1.5,二等為2.0,一等為2.5。按受益比例計算負擔:一等每畝28元,二等22.5元,三等17元,四等11.5元。負擔工程建設款。

為落實工程計劃,縣委于1955年12月19日至22日,再次召開兩宗工程有關的6區1鎮的區、鄉干部和農業社主任擴大會議,由縣委主要領導作相關工程報告,部署烏坎水利工程實施工作。

1956年1月5日,防潮、堵港、建閘、筑壩工程動工,歷時3個多月,至4月中旬,投入勞動工日37.5萬個,完成土方41.3萬立方米,石方4700立方米,共用工程費63萬元。除國家投資25萬元外,其余由受益田畝按前述負擔比例自籌及以工抵款解決。

本期工程:在河左靠望堯村附近建成防潮排水閘一座15孔,中間孔閘寬4米為過船閘,余者均為3.2米凈寬。閘底高程-1.8米,上游水位1.0米,排水斷面為136.64平方米。工程設計標準,按東江十年一遇,雨量180毫米設計排水斷面進行建設。連接防潮閘的北壩長326.5米,壩頂高程2.8米,閘頂高程同為2.8米。并對北圍防洪、潮堤坣進行了培修、加高。該工程完成情況,縣螺河烏坎水利工程指揮部撰寫了《烏坎水閘工程完成概要》,鐫刻于15孔防潮排水閘中間一孔的橋面上游護欄。(《概要》內容附后)

然而,現實卻與人們的期望相差甚遠。水閘建成當年的 6月13日至17日,大暴雨,水閘雨量站錄得降雨量251.5毫米,同期港內各地普遍降雨,而排水閘無法滿足排水需要,致港內農田2.6萬畝內澇受浸,時間達7天。同年8月,省水利廳廳長劉兆倫前來視察,惠陽專署監察處派出工作組對該工程進行檢查。

(二)、再建水閘 ?加大排水

根據省、地檢查后的意見,縣水利科于1956年8月26日編報《陸豐縣烏坎港防潮蓄淡排水改善工程技術設計書》。惠陽專署農林水辦公室于9月26日提出審核意見后報省,要求省投資30萬元。省水利廳于10月15日答復同意撥款20萬元,余由惠陽專署及陸豐縣在1957年度水利投資內,或貸款、自籌,統籌解決。

這次排水閘的設計按本流域曾經發生過暴雨量331.4毫米的實際,進行計算設計。按設計,增建排水閘一座12孔,與第一期水閘相連,而實施時增加至14孔。孔寬與前期相同,仍為3.2米,閘底高程較前降低0.5米,為-2.3米,同樣水位,排水斷面為147.84平方米。南、北堤圍長55.8公里,按堤頂高程1.8米,面寬2米,內坡1:1.5,外坡1:2進行培修;增建小型排水閘10座。

排水閘工程于1956年9月動工,1957年4月建成。高峰期出動民工達5400多人,縣委書記李萬慶現場指揮。實際完成土方19.41萬立方米,石方3016立方米,投入勞動工日22.7萬個。南、北堤圍培修僅19公里,增建木涵竇21個。工程總投資35萬元。

至此,前后兩次共建設水閘2座29孔,排水斷面共284.48平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排水斷面只有0.56平方米。

1957年5月12日至14日,烏坎水閘測得降雨量為566毫米,其中13日日雨量達393毫米,閘內水位高達1.25米,致農田受浸時間在4天以上,受災面積達3.6萬畝。

群眾因災損失嚴重,情緒激昂,集體上訪,解釋無效,后發生了群眾破開北壩,砸壞水閘設備,毆打水閘管理干部等一系列事件。事件中幾個帶頭者后來受到法律制裁。

事件發生后,廣東省副省長安平生,水利廳廳長劉兆倫前來視察,認為工程標準偏低,致農作物受浸,造成損失。并協助縣委研究,制定解決治理烏坎港內災害措施,準備實施第二次改善工程。

(三)全面加固堤圍 ?改善防洪防潮

1957年10月14日,省水利廳根據省委指示意見,決定:暫緩修建水閘,保留被破開的北壩缺口,加固烏坎港南、北堤圍,讓潮水自由進出;同意實施第二次改善工程。

這次改善工程重點是對南、北兩岸長57.5公里的堤圍,按如下要求進行加高培厚:堤頂高程達到1.8—2.1米,內外坡比按1:1.5。工程由兩岸受益群眾進行實施:完成培修土方共78.24萬立方米,鋪設草皮57.48萬平方米。土方工程每立方米政府補貼大米指標0.5斤、款0.3元。同時修建1.4×1.4×8.0米木竇門190個,用以解決圍內排灌水,建設木竇的資金,由受益單位申請貸款解決。

在北壩缺口沒有截堵前,培修加固兩岸堤圍,是暫時的護防措施,無法抵御暴潮威脅。

(四)堵口復壩 ?增設水閘

自從1957年5月,北壩被破開后,潮水從缺口處自由進出,無法控制,洪、潮水災害,對港內農業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對此,群眾深有體會,紛紛要求恢復工程。縣委根據群眾要求,及港內災害情況,決定恢復烏坎水利工程。縣水利科根據指示,于1959年8月,編制了《恢復烏坎水利工程規劃任務書》,由陸豐縣委、縣人委于8月23日呈報汕頭專署水利局和廣東省水利廳。省水利廳于同年10月17日批復。意見:防潮、灌溉通過烏坎流域規劃后再行建閘;結合潮水發電資料不足,不能列入1960年計劃。

縣人委會根據省廳批示意見及縣委指示和群眾要求,通過勘查后,于1960年7月25日,編寫成《恢復烏坎水利工程技術設計計算書》。11月10日又編寫《陸豐縣恢復烏坎水利工程技術設計算書》上報。工程包括:堵口復壩;修理原有水閘,恢復使用;增建20孔防潮排水閘;修筑內圍堤坣、涵閘等。計劃要求投資60萬元。于1960年冬動工,汛期投入使用。

工程獲得省批準后,縣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林清佐為主任的“陸豐縣烏坎水利工程指揮部”,配備干部33人,負責工程施工的具體事務。

1960年12月上旬,開始堵口復壩,填筑施工圍堰后,進行閘址清基。至1961年5月初,建成孔寬3.2米防潮排水閘一座19孔,閘底高程較原14孔降低1米,為-3.3米,閘的左邊建成寬6米過船閘,工程完成土方6.02萬立方米,石方0.5萬立方米,投放12.72萬個工日,投資53萬元。至此,潮水進出,由三座水閘進行有效控制。但港內洪、澇、旱災害仍未解除。

(五)全面規劃 ?綜合治理

1965年,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高潮,在以糧為綱的形勢下,縣委為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把烏坎港的防潮蓄淡、控制運用,又提到了議事日程。為此,縣水電局楊武,帶領1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對烏坎河流域進行全面查勘,調研后,提出“以防洪治澇為主,結合進一步提水灌溉”規劃方針,編寫了規劃報告。接著,“文化大革命”開始,工作中斷。

1974年晚造,烏坎港內連遭22號和26號臺風暴雨襲擊,3.5萬畝農田受浸成災。根據縣委關于落實中央關于以糧為綱指示,水電局從1974年冬至1975年春,再度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全面查勘,并在縣委直接領導下,集中了當時水電局全部技術人員,在博美公社,進行全面計算、規劃。1975年5月編寫成《烏坎流域規劃報告書》,6月完成了《烏坎港整治工程設計任務書》。規劃的要點:以防洪排澇為主,防洪、排澇、灌溉、防潮、蓄淡、圍墾相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

前述規劃報告和工程設計任務書上報后,1975年8月20日獲汕頭地區水電局初審通過,同意在三年內分期分批完成全部工程,并轉報省水電局。1976年1月21日,省水電局批準同意,工程列入1976年度水利基建項目,在汕頭地區水利投資指標安排。縣水電局隨后報送的《陸豐縣整治烏坎港工程設計任務書》,經汕頭地區水電局初審同意后報省,1976年7月22日省水電局審查同意。

因整治任務繁重,為了及早實施整治工程,1975年1月6日,縣委在博美公社召開受益的5個公社、23個大隊干部大會,縣委副書記李春田在會上作《關于烏坎港整治意見》的報告。會后,有關社隊根據規劃,培修沿河兩岸堤圍,縣水電局則抓緊維修加固烏坎水閘等設施,控制水位,以利堤圍培修工作的進行。同年9月成立了以李春田副書記為總指揮的“整治烏坎港工程指揮部”。

整治烏坎港工程自1976年7月正式列入國家基建項目后,工程指揮部改由縣委副書記吳盛擔任,縣委常委林光參與指揮。并從縣機關抽調干部指導、幫助各社隊開展整治工程施工工作。炎龍、金廂、博美、橋沖、東橋5個公社,分別成立工程指揮所,由公社書記任指揮,組織、領導整治工程的實施。

工程自1976年春開始施工,截至1982年止,受益的5個公社,連續6個春冬不斷施工。堤圍工程施工過程中,還得到潭西、河西、東海、上英、八萬、陂洋等公社,還有銅鑼湖、華僑農場,以及縣直機關單位的幫助和支援。綜合整治工程實施情況:

1、防洪堤。兩岸防洪堤防洪標準:二十年一遇,設計流量2503立方米/秒。烏坎水閘閘前設計水位1.2米,超高1米設計,水閘前堤頂高程2.2米,按水面坡降要求,至八萬河陂閘堤頂高程5.0米,堤面寬3米,禾潭渡槽以下河面拓寬至300米。支流長山河至東山橋,根據坡降要求,堤頂高程4.5米,堤面寬2米。主流和支流的內、外坡比均為1:2,進行培修,設計修堤總長64公里,設計土方333.62萬立方米。實際進入施工堤圍62.045公里,根據1979年9月進行的全面測量結果,實際填筑土方201.73萬立方米,占設計的60.5%。實測結果,主流兩岸堤圍欠高0.5至1米,支流長山河欠高1至2米。

2、排水設施。規劃把原來木竇門改建成永久性、寬2米的石斗門,計劃建設55座112孔,實際建成石斗門43座88孔。

3、電力排水站。為解決部分低洼地排水,規劃建設電力排水站33座66臺,總裝機容量共4161千瓦,已建電排站26座51臺,總裝容機量3186瓦,裝機容量完成計劃的76.5%。 配套需架設10千伏線路70.8公里,已架設線路41.2公里,占計劃的57.2%。并建成配套的35千伏變電站1座,安裝1800千伏安高壓變壓器2臺及站內配套輸、變電設備,還有35千伏線路長1.8公里。

4、截洪溝。為減輕電排站負荷,計劃開挖截洪溝工程16宗,共控制面積93.4平方公里,通過工程截減面積62.7平方公里。已實施截洪溝工程7宗,切除來水面積37.4平方公里。

5、防潮排工程。規劃增建防潮排水閘一座20孔,因資金關系,沒有實施。只對原有排水閘閘板及配套機電設備部分,進行了維修。

6、灌溉工程。根據規劃計算,按保證率P=90%,扣除已有灌溉設施供水外,流域范圍內尚有3.2萬畝耕地缺水灌溉,計劃建設中型的黃鋪崗水庫1座外,對已建成的中型五里牌水庫進行擴建,兩宗工程均沒有實施。小型灌溉工程,只實施了塔仔行和劍坑兩宗水庫,總庫容291萬立方米;尚有大洋肚、庵田、十八彎等3宗小(二)水庫沒有實施。

7、圍墾。通過修筑堤防,獲得新圍墾面積1850畝,占計劃圍墾面積45%。

自從1976年春開始,至1982年止。累計設入660.12萬勞動工日,占規劃1720.4萬工日的38.4%。各項工程實施總計完成土方532.7萬立方米,占計劃1136.36萬立方米的46.9%。使用石方8萬立方米,占計劃石方20.86萬立方米的38.4%。計劃需用混凝土1.21萬立方米,實際只完成2190立方米。工程總預算1559.95萬元,其中要 求國家投資904.9萬元,實際已撥到位投資僅346.7萬元(包括縣地方自籌資金52萬元),占計劃要求投資的38.3%。

附:烏坎水閘工程完成概要

一九五五年冬,在全國合作化高潮形勢下,鑒于農業生產的需要,中共陸豐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領導了廣大人民,歷盡了千辛萬苦,克服了重重困難,日以繼夜地工作,從一九五六年一月五日至四月中旬,歷時三個余月,勝利完成了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一舉改變了陳舊面貌,成為本縣一宗具有歷史意義的創舉,使五個區二十二個鄉的人民永遠擺脫了洪潮災害,同時可圍墾一萬五千畝,蓄淡可以灌溉二萬余畝良田,每年可增產萬余擔糧食。

整個工程包括烏坎堵港筑閘,東圍及南北堤圍的培修三個部分,以三個多月的時間,共出動三十七萬五千余工日,完成四十一萬三千余土方與四千七百余石方。

全部工程費共約六十萬元,本著民辦公助的方針,政府給予二十五萬元投資,其余的三十三萬余元,按合理負擔政策由群眾自籌解決。

共產黨與人民政府正確領導,廣大人民的熱情支持,以及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的人們的辛勤勞動,給港內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

陸豐縣螺河烏坎水利工程指揮部

 

1956年3月30日

QR:掃一掃手機瀏覽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久久综合网| 欧美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日韩av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suv|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免费网站| 曰韩av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二区日本三区| 午夜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一级在线| 91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影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色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美国三级日本三级久久99| 日韩区欧美久久久无人区|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影视|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电影| 欧美综合在线一区| 综合久久色| 欧美极品少妇videossex|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 免费看性生活片| 欧美色图视频一区| 91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露脸,对白| 日本黄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色就是色欧美亚洲|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电影|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悠亚 | 在线国产二区| 亚洲精品老司机| 国产一区午夜| 日本久久丰满的少妇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5 | 国产精品色在线网站| 国产一卡二卡在线播放|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看大片| 丰满岳乱妇bd在线观看k8| 国产黄一区二区毛片免下载| 亚洲乱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级|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日本一区| 午夜欧美影院| 欧美日韩三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久| 激情久久影院|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露脸,对白|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亲子乱子伦xxxx|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蜜臀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99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奶水|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亚洲最刺激| 夜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gg| 精品国产1区2区3区| 娇妻被又大又粗又长又硬好爽| 视频二区狠狠色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2020| 狠狠躁日日躁狂躁夜夜躁av| 日韩久久电影| 久99久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99不卡解锁版| 亚洲精品国产主播一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