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9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一》
古時候,陸豐縣西北區有一戶農家。祖祖輩輩在山坳里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但遺憾的是,子孫并不衍派,都是單傳。而且,一代代未屆古稀之年就結束一生。
這戶農家此時又只剩一個漢子,他十分勤勞,種稻谷、栽蔬果、養三鳥……卻一直孤床獨枕,殊不知什么年月,才能找個女子結婚。
有一天,放田水時漢子發現田溝里有一只碗大的田螺。他喜不自勝,忙小心地把她撿回家中,放在大水缸里飼養。
原來,這只大田螺年長月久已成了精,倒是有了三十六變。此刻,她對漢子非常感動,心想:這伙子樸實、勤勞又善良,本該有個伴侶……于是,她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干起活來,為單身漢子洗衣、煮飯、燒菜、打掃衛生……
這天中午,漢子從地里回家,他照例急著煮飯。不料,鍋中熱氣騰騰,原來,飯菜都做好了。他再一瞧,幾件臟衣服也洗凈晾在庭中。漢子百思不得其解,懷著一肚子疑惑吃飯,越吃越覺飯菜很香。他不禁自言自語:“既沒左鄰,也沒右舍,誰會來關照俺?……”
《二》
這樣出奇的事一連過了幾天,漢子自然格外舒坦。他決計已定,第四天早飯后,他荷鋤出門,卻一會兒又悄悄回家。漢子屏息往門縫一瞧,“哎呀!哪來的一位漂亮姑娘?”他既驚又喜,心想:何不把她逮住?問個清楚!他猛然推門進去,一個闊步把姑娘緊緊摟住:“你是誰?為什么要這樣幫俺?”
姑娘一怔,卻掙扎不得,只好陪笑說:“我是田螺姑娘,是你把我撿回家的。你對我有恩,我理當報答!所以……”。
“哦,俺與你真的有緣了,你真的愛俺么?那就……”
“是呀,要是你不嫌我本不是人類……”
“呵,是上天送俺一位天仙,俺真是今生大幸啊!”
……
從此,勤勞的莊稼漢有了一個漂亮的妻子,日子過得太溫馨了。不過,那漢子卻也多心,竟把那個大田螺殼鎖在大柜子里。
《三》
這對天緣巧合的夫婦,后來子孫滿堂。山坳里也建了許多屋子,一級級的梯田;一畦畦的菜地;一簇簇的果木;一圈圈的豬羊,一群群的三鳥……山村一派欣欣向榮。
升平的日子過得也快,轉眼間,莊稼漢子成了白須的老翁,漂亮的村婦成了白發的婆子。倆老享盡天倫之樂,都做了七十大壽。
有一年端午節,老婆子忽然想起自己的軀殼,就笑了笑說:“老伴,年長月久,那田螺殼子你藏到哪去?敢情已爛壞了吧!”
“不,完好無損!”老頭子已不介意老伴另有心事,便把大柜里的螺殼取出來曬太陽了。
誰知,老婆子用手撫摸著軀殼,邊嘆氣說:“老伴,我倆的緣份盡了,我該回去了!”說著,她閃身鉆入殼。只見一陣狂風,那只大田螺滾了又滾,竟滾入山下的小溪。
老漢摸了白須,大笑說:“老婆子,等等俺吧!俺要跟你一道走呢!”說完,老漢猝倒在地,也離開了人間。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代,田螺婆婆的后代把山村建設成一大農莊。由于田螺婆婆沒有墳墓,每逢清明節,成群的子孫都到山下的小溪去祭奠:“田螺婆婆,您居天之靈,也該莞爾一笑了!”
從此,這山下的小溪也就叫螺溪了!
附記:這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記得初中課文有過一篇《田螺姑娘》。筆者把“姑娘”改成“婆婆”,又作了許多潤色。更把故事的主人和地名掛了鉤。過去,陸豐縣西北區有一螺溪鄉,今天已劃歸陸河縣。不過,“螺溪”鄉名從何而來,似不可考證。對此,筆者對故事移花接木,分明是為了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與善良……大概,今天螺溪鄉的人民,決不致于責難筆者無事生非而“無稽杜撰”吧!
圓山貢爺
“圓山貢爺”已成了歇后語,那是來自于清代的真人真事。
清代的科舉制有了變態,規定舉人不通過應試也可入仕途。當中五貢:恩貢、拔貢、歲貢、副貢、優貢之外,還有例貢,也即捐貢;有錢人不通過任何考試,便能以錢買“官”。這“官”的身份自然不同百姓,多少可沾點“官”氣。正因有“貢爺”的光彩,富戶也就樂而為之。當然,對朝廷來說,這公開的賣“官”,為國庫增加收入,也就名正而言順。
在陸邑來說,捐貢并不許多。據說,河西鄉的圓山村,當年就出了一名例貢。其實,當貢爺的卻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他本來沒絲毫“官”癮。那又是怎么回事?
傳說圓山村這位農民勞作時在野外掘得一缸銀元。從此起家,建屋、娶妻、生子……不多久,就成了方圓百里的一大富戶。
富翁的兒子娶一個媳婦門當戶對,這大家閨秀,知書達理,過門一年竟生了雙胞胎男孩,又善于管家……備受稱贊。往后,當爹的便把家中經濟大權托付于她……
一天,媳婦回娘家聽說捐貢一事,心想:俺家財丁兩旺,就差沒貴。何不給爹買個貢爺當當,也可長長氣派……媳婦主意既定,就先買后奏。丈夫并不反對,婆婆也分外高興,公公卻感名不副實,有點尷尬。但既辦了手續,也就順從了。
又一天,村外來了鼓樂齊鳴的隊伍。原來是縣里來人為貢爺送文書、牌匾……圍觀的村民獲知村中有了貢爺,個個喝彩。不久,貢爺庭外還豎了石旗桿以作榮耀標志,村民更翹著大拇指稱贊富家媳婦賢慧,這筆錢花得有價值。
那年正月初一,為貢爺拜年的人魚貫而來,不僅鄉紳作揖哈腰,幾位秀才更想與貢爺吟詩作對。貢爺豈敢應付,只好笑嘻嘻說:“對不住,俺是粗人,這名份是媳婦用錢給俺買來的……唉!真消受不起,是媳婦惹的麻煩啊!”
……
從此,“圓山貢爺”也就成了遠近傳說的歇后語,有道是:無可奈何!無可奈何!
附記:“圓山貢爺”這一歇后語有戲謔意蘊。但細細思考,卻又如嚼橄欖;捐貢一事豈止是清代科舉制的變態,更主要的是,世間古往今來,人的等級制度何等森嚴!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