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葉劍飛
葉左恕,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陸豐縣河口鎮昂塘村(今屬陸河縣)一個地主家庭。小時候在家鄉小學和陸豐龍山中學讀書。1938年在梅縣中學讀高中。葉左恕于1940年秋在龍山中學附設簡師班參加中國共產黨。參黨后,隨即執行中共陸豐縣委的決定,負責重建陸豐西北地區黨組織的重要任務。
1941年6月,葉左恕回到家鄉,先后吸收了張子仁、鄭萬生、朱靖祥、朱正等參黨,成立了中共河口黨支部,葉左恕任指導員。這是陸豐西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與此同時,吳佐漢(吳堅)也奉派回鄉參加陸豐西北的“填空白”的任務。1943年春,在黨支部領導下,昂塘小學聘請葉子為校長,葉勇、葉寒梅為教員。從此昂塘小學便成為河口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基地。至1949年秋,中共地下黨員發展到70多人(含已參軍)。其中昂塘村地下黨員33人,共青團員17人。全村參加地下交通等革命工作的共102人,占全村總人口16%。昂塘村參加革命工作人數之多,若以自然村對比,居陸豐縣之最。
1941年8月,葉左恕、王文(鏡清)先后到上云(今揭西縣境)組織黨建工作。他們的公開職業是小學教師,王文任大鵬小學教導主任,葉左恕任培正小學教導主任。他們通過組織“聯誼會”、“讀書會”等活動,吸收彭凌述、陳國良(鐘良)入黨,隨之建立了黨支部。彭凌述為書記,葉左恕為指導員。(王文于1941年冬調走)。上云黨支部至1949年,發展黨員計82人。上云黨支部的成立,為向河婆、揭陽以及韓江一帶延伸發展黨組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此,葉左恕已勝利完成縣委所定的重建陸豐西北黨組織的任務。河口和上云兩個共產黨支部的地下黨員,在建國前后任職全國各地,都起到了骨干作用,為黨的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葉左恕在領導地下黨對敵斗爭中的環境非常復雜。1943年夏國民黨河口區分部書記兼陸豐諜報隊隊長朱旭東向縣長曾兆鵬密告葉左恕、朱靖祥等是共黨分子。因曾兆鵬與葉左恕父親是親戚、同學關系,此事遂未暴露。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聯絡員王文,見此時機,當機立斷,根據毛主席關于向國民黨頑固派斗爭策略的精神,決定派葉左恕打進國民黨內部,進行地下黨的“特工”工作。葉左恕通過與國民黨陸豐縣黨部秘書丘黎光的親戚關系,于1943年11月間,接任了國民黨河口區分部書記之職,把地下黨的死對頭朱旭東擠跨。接著丘黎光任縣黨部書記長之職,遂委任葉左恕為第六區黨部書記。1946年8月,葉左恕當選為國民黨陸豐縣黨部監委。至此葉左恕更進一步打進陸豐縣國民黨的高級機構。1946年葉左恕再通過丘黎光的關系,安排地下黨員朱正任河口鄉長。同時把在上護警察所任警長的堂弟葉左庭調來河口警察所當警長(1947年葉左庭率7人槍起義歸附東北大隊,隨后葉左庭任四連連長)。此前,地下黨已派縣委政治交通員鄭萬生打入河口鄉公所任事務員、商會會長。此外,全鄉27個保,其中有19個保為地下黨所控制,大部分小學均為我地下黨占領,成為地下黨的重要活動基地。至此,地下黨已全面奪取了河口范圍內國民黨的黨、政、警、商會的實權。葉左恕在開展“白皮紅心”的對敵斗爭中,處處與敵人周旋,較量驚心動魄。1948年前后,由于地下黨活動頻繁,更引起國民黨的注視,國民黨當權派下決心摧毀河口地下黨支部,特別是昂塘地下黨組織。1948年2月27日,國民黨東江綏靖區副司令兼海陸豐聯防委員會主任蘇冠英派敵軍福銘部一個營,由鐘鐵肩率領從揭陽縣河婆鎮直撲河口,準備深夜包圍昂塘,企圖一舉捕獲葉左恕等地下黨員,將昂塘地下黨員一網打盡。此事幸被河田的葉子偵獲悉,連夜派人飛報昂塘地下黨。由于地下黨員20多人及時轉移,國民黨這次元宵圍鄉,包圍昂塘的行動,撲空而返,憤憤而去。國民黨當局不死心,在1948年一年間,昂塘村就遭到6次圍捕。正因為葉左恕“特工”工作的驚險細致,致使國民黨6次圍鄉,6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是葉左恕地下黨“特工”工作的杰出表現。
葉左恕在領導地下黨和武裝斗爭的準備工作中,十分認真細致做好地下交通工作。1942年河口地下交通站設在石印鄭萬生家里(代號:天津,后改為廣州)。這個站由葉左恕、鄭萬生親自負責,1948年才轄歸昂塘情報總站。這個站是陸豐西北地區的主要交通站,也是東江縱隊和韓江縱隊等的交通聯系網絡。河口昂塘地下交通總站肩負艱巨的重大任務。一是傳遞信件(包括傳單,情報等);二是護送黨和部隊的領導轉移,要保證絕對安全;三是偵察情敵,上送情報等等。葉左恕經常教育地下黨員和地下交通員,做工作要機智、勇敢、沉著應對敵人,做到萬無一失。1947——1948年間,在葉左恕公開參隊前,地下交通站送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宣傳品。這些宣傳品有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報紙和傳單。河口地下黨經常把這些報紙和傳單,特別是東江縱隊或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的捷報以及解放各個地方的勝利消息等,貼在街上和村頭。有的丟到國民黨的政權機關或反動頭子的家門口,有的用郵寄的辦法寄給國民黨的政權機關或給政要親友。一夜之間,傳單紛飛,造成強大的政治攻勢,使國民黨內部人心惶惶,驚慌失措。有一次,葉左恕在散發傳單的次日,手里公開拿著一卷卷的傳單,逢人便說,共產黨真厲害呀!他借勢到處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團結人民一致抗日等等。葉左恕這樣機智、勇敢和巧妙的做法,那些反動頭目怎么也想不到這位國民黨區黨部書記,就是散發傳單的共產黨人。葉左恕同志這種雄心膽略的大無畏的精神堪為稱頌。
隨著形勢的發展,1947年10月海陸豐縣委決定成立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東北大隊,擴展陸豐的武裝斗爭。1948年2月14日,縣委為加強對武裝斗爭工作的領導,任命葉左恕為東北大隊大隊長,鄭萬生為東北大隊政治委員。當年3月,黨為了震撼敵人,影響廣大青年,以葉左恕、鄭萬生、朱正、葉左庭原來的公開身份——國民黨河口鄉的黨、政、警人員起義的名義,發表了《告陸豐同胞書》、《告陸豐青年書》兩個油印宣傳作品。這兩個宣言,揭露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希望國民黨的軍、政下級人員,迷途知悟,起義歸附。同時希望廣大知識青年投筆從戎,爭取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功。葉左恕等四人起義消息登載在香港版的《華商報》上,政治影響很大。東北大隊成立后,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一支隊第六團(共280余人槍)。團長莊岐洲、政委劉志遠。
1949年2月22日,鑒于河田聯防隊已在我解放軍的包圍之中,四面楚歌、孤立無援。葉左恕貫徹縣委爭取和平解放河田的決定,發揮才、智,運用戰略戰機,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條件,依據中央“和平談判”的八條原則,與國民黨河田聯防隊主任彭展南談判,雙方派出代表,經過多次談判之后,彭展南終于同意放下武器投誠,將河田聯防隊繳械、解散。至此河田鎮宣告和平解放。這是葉左恕同志在貫徹黨的統戰工作上的突出貢獻。1949年4月1日,陸豐縣人民政府在河田鎮宣告成立,鄭達忠任縣長,葉左恕任副縣長。
建國后,在極“左”路線盛行時期,完全忽視葉左恕在地下黨和武裝斗爭中一系列表現,不承認葉左恕在馬列主義熏陶下,是一個已徹底背叛地主階級的忠誠的革命戰士。硬是憑空設想,懷疑一切,鎖定葉左恕是“打進來或拉出去”的“大特務”、“大叛徒”。葉左恕曾被列為中共華南分局系統十大重點對象之一。其實此事早在1953年,黨從敵、友、我三方面查清了問題,并做了結論。結論指出葉左恕“對黨做了許多工作,貢獻不小,而不是敵人”。結論還指出:“打入國民黨內,充當‘特工’人員是黨派遣的”。盡管黨作了結論,而在以后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中,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運動“四人幫”橫行之時,更受到非人的待遇,遭受殘酷、無情、慘無人道的污辱和斗爭,硬把葉左恕打成“大特務”、“大叛徒”、“反革命”。葉左恕無辜受壓三十年(1951—1981)、被內專二十年(1959—1979年),將原來享受地師級政治待遇的的華南分局黨校輪訓班副主任,降為只能享受普通黨員政治待遇的一般區級和科級干部,長期限制使用,不得提級轉職……。家屬子女遭受株連,境況凄苦。
1987年10月20日,中共廣東第五屆省委委員、省煤礦工業廳廳長王衍鎧同志指示,以中共廣東省曲仁礦務局委員會和廣東省曲仁礦務局的名義對葉左恕(時任省礦務局行政福利科科長)的問題,重新再做結論。結論指出“葉左恕同志是黨的一位忠誠的老戰士、老革命。一生索取甚少,貢獻甚大。是我們的好榜樣……。為黨在陸豐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發出通知,下屬各單位開展討論和上黨課,認真組織廣大職工,尤其是黨員干部進行學習。至此,葉左恕的歷史懸案,在黨的長期審查和考驗下,終于得到公正、公平和合理的結論。但時年已達67歲,白發蒼蒼,已離休定居在珠海香洲。葉左恕于2001年1月28日在珠海逝世,享年81歲。
葉左恕同志,是一位好同志,好黨員;是一位出身地主家庭,在馬列主義的熏陶下,已完全背叛地主階級的忠誠的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典范。我們要學習他高瞻遠矚,胸懷世界,腳踏實地,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堅信共產主義的無產階級世界觀;我們要學習他赤膽忠誠,獻身革命的高貴品質;我們要學習他機智、勇敢、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我們要學習他堅強的毅力,經風雨、見世面的大無畏的精神。今天,我們懷念葉左恕同志革命的一生,主要是懷念他在革命的征途上為黨、為人民徹底獻身的精神。以此激勵后人勤勤懇懇做好本職工作,為黨的光輝事業再創輝煌。
葉左恕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