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20 發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吳志躍
清乾隆九年(1744),兩廣鹽運使朱介圭來陸豐巡視。知縣王之正及當地文吏陪他視察了海鹽生產、海疆防務及民風民情。主要是在縣城東海鎮周邊及陸豐沿海幾個重鎮。雅儒入仕的朱介圭對陸豐的山水贊不絕口,即興寫下了八首五律,分別對河圖嶺、甲子港、迎仙橋等八個景點用詩文予以贊賞。八首詩如下:
【圖嶺斜暉】
望遠余清興,夕陽山更佳。
煙開浮翠岫,林凈透紅崖。
過澗鴉爭樹,沿坡犢曳柴。
亦知高臥好,鐫石寄幽懷。
【洛洲芳草】
細草鋪柔綠,芳洲媚早春。
著花如布錦,襯席更成茵。
雅稱紉香佩,遙憐拾翠人。
忘機來白鷺,點綴自清新。
【龍山煙樹】
樹人兼樹木,遺蔭已千章。
岫桂凝香遠,坡松引韻長。
蛟龍看欲起,云霧暫教藏。
寄語今宗匠,儲材有棟梁。
【仙橋夜月】
踏月長橋夜,空明豁遠眸。
虹光遙近郭,珠彩落前流。
風漾層冰合,煙融匹練浮。
清心同皓魄,相與印中逰。
【烏坎歸帆】
海澨暮煙平,收帆夕照明。
牙檣依岸列,畫槳匝汀橫。
蛋市爭蠃蛤,漁炊繞杜蘅。
坎前新月出,舟子看潮生。
【法岫停云】
石室棲云處,氤氳繞翠岑。
蘿間茶灶隱,松際鶴巢深。
霱葉披仙掌,曇花寫梵心。
還將臺閣氣,林外契華簪。
【碣臺觀海】
憑高俯巨壑,瀲滟欲浮空。
煙島朱欄外,神山翠靄中。
蕩云封蜃穴,浴日晃鮫宮。
舶賈帆檣遠,波平任好風
【甲石吞潮】
粼粼潮際石,磊砢合支干。
引勝羅青嶼,含虛漱碧湍。
花光吹浪冷,星影漾波寒。
不盡臨流興,持竿憶釣磻。
第二年,《陸豐縣志》成書,遂將朱介圭的八首詩配圖選入縣志的《藝文志》卷中。從此,陸豐八景載入書中而定了下來。
可以說,此八景在改革開放前是原汁原味的保存著,改革開放后,社會的發展使一些景點發生了變化,甚至有些是消失了。近日翻閱《陸豐縣志》,覺得當年修編縣志及將八景確定下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朱介圭的詩文有大師風骨,在詩文中對各個景點的描寫,有寫實也有寫虛。同時分析所選八個景點,縣城及周邊占6個,另2個是碣石和甲子。選與海有關的有3個:【甲石吞潮】、【烏坎歸帆】、【碣臺觀海】,比例較大。這與他是鹽運使巡視海邊較多有關吧。而西北片包括現陸河等山區則一個都沒有。可能與他工作無關他沒有到那里去,故那里的山水沒有列入他的法眼。甚是可惜!從朱介圭的的詩文描寫及在八景中的排列順序可以看出,【法岫停云】是拿來湊數的,因為這個景點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大凡高300米以上的大山都有云繞的現象。到目前為止,八景原貌完全保存的有:【圖嶺斜暉】、【法岫停云】、【甲石吞潮】,【碣臺觀海】雖然“臺”被毀壞,但在玄武山上觀海賞景的角度依然存在。故這個景點可以說還存在。全部消失的是:【洛洲芳草】和【烏坎歸帆】兩個景點。【洛洲芳草】是以洛洲埔地勢平坦,一望無際,在埔上長清一色的丁香草而得名。此景象存在歷史悠久,相傳:宋帝昺南逃時曾來過這里,國運焦慮,輾轉難眠。突有端莊仕女送來被褥方得入睡。一覺醒來,發現暖身的被褥競是地上茂密的丁香草!想那睡夢中送被褥的女子定是前來勤王的丁香仙子。于是君王金口賜福,祝福此草千子萬孫、流芳百世。后東海人嫁女都要到洛洲埔撥兩株丁香草作嫁妝,隨嫁于夫家。以祈君王的圣言:千子萬孫、流芳百世。現在的洛洲埔已是東海大道和周邊的高樓大廈,要再找一、二株丁香草作嫁妝都難了。因此,這一景點已不存在了。第二個消失的景點是【烏坎歸帆】。這個景點原來的景象是每到黃昏,滿載而歸的漁船揚帆入港。因這里僅有虎頭山下一條港道,故船只得排著隊進來。于是一列滿帆的船隊滿載著豐收的喜悅依次進來,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現在所有的船只都改成機動的了,風舤已不存在,故【烏坎歸帆】的風景也消失了。景觀依舊,但景致變化了的是【仙橋夜月】和【龍山煙樹】。三百年前的仙橋夜月是這樣的景象:一條長68米的墩橋橫跨河上,比現在的大橋長出近20米。橋頭周圍沒有房舍,南北堤都是平坦的沙灘。只有遠處的迎仙街頭和大街有些鋪戶,到了晚上,這些鋪戶都關門。到處沒有街燈。或許大街的騎樓下有一二攤賣豆漿、油條的攤點,點著一支煤油燈或一個燈籠在那里營業。這不是筆者憑空捏造的景象。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就是這樣。因此,月亮的圓缺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幾乎是無月之夜一片漆黑。有月亮了才到處會明亮。這樣的環境也符合賞月的要求:靜謐、空曠。現在的東河筑了石壁,空曠的沙灘不存在了。且大河兩邊建起高樓,更重要的是光污染,城市化的光源太多了,街燈、商鋪及樓房的照明燈光,還有室外大型的LED燈光廣告。走在橋上,有月和沒月都沒有什么區別,車水馬龍,已沒有當年踏月仙橋夜的雅趣了。【龍山煙樹】一景,在朱介圭的詩文中是寫虛的。詩文中找不到對這一景象的描寫。更多的是因為這里是學府,寄望于學子勤學成才。陸豐當地有這樣一說:未改燃氣之前,當地群眾用柴草燒飯。是這些炊煙集中于龍山上,繞在樹梢而得名。對這一說法,筆者質疑:清初,陸豐(包括現陸河)才四萬人。就算按現在城鄉的人口分布比例,當時的東海滘也只有五、六千人,且分新舊墟。龍山腳下的住戶是不多的。所產生的炊煙規模也很小。且炊煙是隨風飄逝,不會有意識的集中到山頂的樹梢中。如有煙樹的景象,應該是指云霞煙霧。現在龍山建了電視塔及建了一些樓房,已很難再見到煙樹的景象了
陸豐古八景中遠眺的有五個:【龍山煙樹】、【烏坎歸帆】、【法岫停云】、【碣臺觀海】和【甲石吞潮】、。可游賞的有三個:【圖嶺斜暉】、【洛洲芳草】和【仙橋夜月】。筆者比較心儀的還是八景之首的【圖嶺斜暉】。河圖嶺不算高,絕對高度不上100米。面積約一個平方公里。山脈顯東西走向,西端陡、險、峻。朱介圭詩文所述是西端的景色。這一景色不僅原狀保留著,而且增添了新的景象:1960年三河歸一,在河圖嶺的西麓建起了望洋水庫,使河圖嶺東西兩側都在綠水環繞中。山有水相配更顯靈秀。南坡壁立,不成景致。北坡延伸過東坡平緩、開闊。現在種滿整齊、高大的松柏。最美是在日落前,斜陽西掛,百鳥歸巢;山風輕襲,松濤陣陣。在松林下慢步,那才是美的享受。
注:朱介圭來陸豐的經過參考《陸豐古八景及其題詠》(作者葉良方)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