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政協(xié)網(wǎng): m.nniifjq.cn 發(fā)布時間:2017-01-20 發(fā)布者: 字體:大 | 中 | 小
梁水良
陸豐市河東鎮(zhèn)高田村佘氏族人每當酬神演戲,戲臺前必豎巨大的竹紙“金龍蟠柱”,其究竟有何來歷?這須從進士余圣言的傳奇人生說起。
佘圣言,生于1698年,卒于1744年。陸豐市河東鎮(zhèn)高田村人。清乾隆十年王之正所撰《陸豐縣志》載其人其事曰:佘圣言,字介候,號思齋,庠生佘啟祥之子。幼承庭訓,愛好古籍,專心攻讀,過目成誦。對于關中張載,閩中朱熹、謙溪、周敦頤,洛陽程顥、程頤等各派著作均有深入研究。雍正元年考中舉人,第二年(甲辰年)進士及第,被授予宗人府主事,充玉牘纂修官。1727年(丁未年)因雙親年老,辭官歸家。乾隆七年(1742年)應潮州府金知府之聘到韓山書院任山長。圣言不追求名利,淳樸高尚,喜好吟詩,工于書法。著有《眺遠樓詩集》和《韓山書院學約》傳世。佘圣言一生頗多傳奇,據(jù)說曾獲雍正皇帝御批在其家鄉(xiāng)建“金龍蟠門”府第,至今仍有軼事流傳。
1、“金龍蟠門”惹“聞言”
這是一則頗具神奇的傳說。
話說康熙戊寅年正月十五日,海豐坊廊都高田埔(時海陸未分)庠生佘啟祥是夜入睡,夢見其家門有金龍蟠門,金鱗銀爪,輝光熠熠,昂首翹須,生猛異常。夢中驚醒的他,忽又聞嬰兒啼叫,正在遲疑間,家人來報,其妻臨盆誕下一男嬰。夢中見龍,夢醒得“龍”,這自然使啟祥十二分的興奮。
“金龍蟠門”是封建朝代皇宮特有的建筑標志,莫非真?zhèn)€是“白屋出公卿,王侯降世來”,第二天,極度興奮的佘啟祥不避隱諱,逢人便告知昨夜夢中之事,“望子成龍”之情溢于言表。
男嬰依輩序取名圣言。然而,父親的“廣而告之”并沒有帶來鄉(xiāng)鄰的尊敬,相反,卻在以后成長的歲月里給佘家惹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圣言貌不揚,小時性格內(nèi)向,木訥寡言,衣著骯臟,加之兩唇鼻涕終日長掛,村里勢利之徒見之虐笑:“金龍蟠門者無矣,兩‘金龍’掛唇有之”。其父聞言憤于胸中,終日抑郁不歡,思量再三,遂送圣言至陸城親戚家開設的米店當幫手,以免遭鄉(xiāng)人譏笑。但圣言入城后依然陋習難改,站在米攤邊終日鼻涕長流,這副模樣又招來市井無聊之輩嘲笑:“金龍蟠米籮矣!”
及至圣言年歲稍長,已懂人事,嘲笑之聲仍不絕于耳。為雪勢利之徒侮辱,圣言立下科舉仕途宏愿,央求其父供其讀書。其父當即應允,決意勒緊腰帶,送兒上學,并時時鞭策激勵,促其奮發(fā)上進,以期日后光宗耀祖,以應當年夢中之事。
圣言攻讀刻苦,學業(yè)精進,喜好吟詩,工于書法。博覽群書,潛心古籍,過目成誦。尤其對關中張載,閩中朱喜、謙溪、周敦頤、洛陽程顥、程頤等各派著作,均作了深入研究。
圣言雖聰慧于中,然木訥于外,眾人及師友對他的印象并沒有什么改變。
數(shù)年后,圣言參加鄉(xiāng)試,可惜榜上無名,而后,赴縣試又落第,當然,外人覺得這事很“正常”,但圣言認為并非自己成績不好,而是考官帶“有色眼鏡”使然。
愈挫愈奮的圣言,數(shù)年后,又參加惠州府試,勢利之人料定其不中,但這次事出人們意料之外,圣言一試便中秀才,同窗學友不屑地說是“偶然”,這更激起圣言的心志,兀兀窮年,圣言赴省試,勢利之輩又放聲斷言:“秀才乃屬僥幸,豈能再中”。結(jié)果讓他們大跌眼鏡,圣言高中舉人,同窗學友不服氣地說是“偶然”。
隔年延試,圣言進士及第,捷報南宮,題名雁塔,氣得勢利之徒大罵考官有眼無珠,同窗學友嫉妒地說是“偶然”。
這位昔日被人嘲諷為“金龍蟠唇”者,在勢利小人“屢斷不中”和學友“偶然”聲里,考場上竟如囊中取物,最終“居廟堂之高”,成了帝王的近臣。這倒應了“牛料馬料,人不可料”的海陸豐民諺。
圣言之父夢見自家“金龍蟠門”,大概是望子成龍心切,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對于一個封建庶民來說,無可厚非,雖有張揚之舉,但情有可原。而圣言能在世人的冷眼和嘲諷中奮起的精神尤為可貴。
2、“十八黃蘿傘”迎娶
圣言進士及弟,授宗人府主事,充玉牘篡修官。宗人府,主管皇族,宗族事務,包括滿、蒙八旗的事務。一般而言,雍正以前的內(nèi)閣大臣,滿大學士都會兼一個宗人府的職務,親王至少會在宗人府任職。雍正之后內(nèi)閣制名存實亡,因此軍機處行走的滿大臣通常也會兼職。宗人府的權(quán)力很大,對關外老滿州八旗有直接的節(jié)制權(quán),八旗內(nèi)官員的外遷調(diào)貶也是由宗人府的主事們議定草案之后再行實施的。
圣言學養(yǎng)深厚,據(jù)說還精通滿文和蒙文,這或許是他作為漢人大臣得以任職宗人府主事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帝王出于馭人“平衡術”的考量,畢竟宗人府是主管皇族、宗族事務。
據(jù)傳,圣言曾任太子太傅,是乾隆帝的老師。一日,皇后問及圣言家事,圣言便一一秉明。
原來,圣言未考取功名之前,曾依媒妁之言在海豐金錫都可塘約與一張姓女子定下一門親事。某日,圣言和媒人黎氏帶著禮品前往定聘,到達時女方父母出門迎接,見圣言長相實在不怎么樣,又知其屢次科考落第,當下便生反悔之意,故意不接裝聘禮的“籃仔”。媒人與女方父母本是同鄉(xiāng)且又是鄰居,見此尷尬場面,無奈之下,只好便接過圣言手中“籃仔”,徑自領其至自己門屋。按照海陸豐風俗,這等同于答應是接納其為女婿。圣言為報答這份知遇之恩,當下立下誓言:日后要用“十八黃蘿傘”前來迎取新娘。
究竟圣言的長相如何,有人說屬“五短”之格,雖貌不驚人,卻是傳統(tǒng)命書所說富貴之相。
皇后為攏絡臣心,遂頒以懿旨,命圣言返鄉(xiāng)以“十八黃蘿傘”迎嫁完婚。
據(jù)說,當年的婚嫁場面轟動一時,與圣言同朝為官的刑部左相蔡志遠潮州人親自“領嫁”,兵部人馬“押嫁”。
后人有詩言其事云:
只因一夢惹聞言,激儒偏生壯志存。
一石欠雕人不識,兩科已中語猶冤。
買臣不第妻求去,季子爍金嫂變尊。
不是世間青白眼,金龍怎會去蟠門?
3、“送眼鏡”與“題扇詩”
進士爺雙喜臨門,一時門庭若市。
圣言特地叫人買回禮物:二付老花鏡,數(shù)件去掉玻璃的眼鏡框和紙扇。他將老花鏡送給了趨炎附勢前來道賀的鄉(xiāng)試、縣試主考官,意指其老眼昏花,有眼不識珠;又托人將幾付眼鏡框送給那些曾屢次斷言其不中的勢利之人,反諷他們有眼無“珠”。然后,將昔日同窗學友請至府上,每人一一贈予紙扇,眾同窗接扇展看,扇面題寫的詩句豁然入目。
詩云:
偶然偶然又偶然,偶然今日帝王邊。
世上既有偶然事,諸君何不效偶然。
眾人閱后無不羞愧難當,恨不得地上有縫,鉆將進去。
看來,他們只會道“偶然”,卻不知“偶然”之中有“必然”,以至以貌取人,全不知世上有大智若愚之人。小孩流鼻涕大致因鼻竇炎所致,樣子固然不雅,但以此取樂損人,于人于己都無益處,教訓深刻。而佘圣言此番贈物,并非存心“報復”,意在警醒世人,切莫狗眼看人。
4、代皇上“祭北郊”
圣言居京城,一日,皇帝詔其代“祭北郊”。
“祭北郊”指“祭地壇”。“北郊”為地壇,“南郊”為天壇,古語天南地北之謂也。祭祀天地、祖宗、社稷、先賢及山川諸神,為封建國家之常制。清代沿習不變。
圣言領旨前往,不料恰遇滿、蒙兩旗士兵因爭奪草原地界而引發(fā)雙方?jīng)_突。圣言身置險境,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按制行祭。朗讀祭文,聲若洪鐘,械斗雙方竟聞聲而止。
誦畢,圣言擲筆為界,命人樹碑劃界,雙方自此言好。
圣言不負皇命,完滿復旨,又平息騷亂而立功,雍正欲加升其官銜,以示獎賞。圣言坦言自己資歷尚淺,不求功名富貴,只求為其府賜建“金龍蟠門”。皇帝竟破天荒準奏。還賞賜其番國進貢的文武雙劍、寶珠等。
“金龍蟠府”于史無載,但“金龍蟠柱”卻在該村曾經(jīng)真實存在。原政協(xié)汕尾文史委主任周波先生證實說,抗戰(zhàn)時期,他路過高田埔時,親眼見過寨東門前的“金龍潘柱”,用石雕刻,高約6米,雅潔生動,巨龍翹首纏繞,威武壯觀,栩栩如生。可惜,大部分文物毀于當年的“破四舊”,唯有文武雙劍之文劍由其子孫保存至今,劍鞘古褐,劍鋒犀利,劍身隱約可見銘刻的滿文字跡。
5、“食為大”的來由
圣言居京三年,于1727年(丁未年)因“雙親年老”辭官歸家。真實原因據(jù)說是為避宮廷爭斗以求自保。
以漢人之身居宗人府的圣言自然是不能置身宮廷斗爭之外。雍正登基后,朝內(nèi)的政治斗爭極為激烈,飽受兄弟爭位之苦。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世人一直有雍正靠不正當手段將康熙遺詔“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于四子”的傳言,雍正登基至今仍是清史學界爭論的一個迷團。
有一次,異黨蓄意要加害圣言,別有用意地問其:“天下何為大?”圣言假裝不明其意,手拿剝了皮的香蕉,蘸上芝麻,邊吃邊說:“食為大”。靠靈機躲過一劫的圣言,思前想后,出了一身的冷汗,遂以雙親年老為由,辭官歸家。“高田埔進士‘食為大’”的傳說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思其君。歸退后的佘圣言,依然思念遙遠北國的雍正帝。這可以從他的兩首詩作中讀到:
其一:高田埔家居恭紀萬壽
空山淡漠曉煙清,北闕晴霞捧日明。
天子萬年臨宇宙,微臣草野荷恩榮。
九天靜落云傲奏,三殿秀闌紫氣盈。
虎拜揚言逢盛世,寸心早已達神京。
其二:陸豐城郊初春
放眼乾坤外,幽棲獨住真。
素餐實我恥,飲水是君仁。
旭日喧南服,凄風起北塵。
山城呼萬歲,草木亦知春。
6、執(zhí)掌韓山書院山長
韓山師院,源于潮人為紀念唐朝詩人韓愈而名。
唐韓文公因諫皇帝迎佛骨而被貶潮州,到任后,革除陋習,興學重教,在潮僅八月,以其赫赫功績,讓潮汕大地“山水盡姓韓”。當年,韓文公在筆架山植下松柏,建起書院,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而將此山改為韓山,該書院也叫韓山師院。書院院長,也稱山長。韓山師院與湖南的岳麓書院齊名,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乾隆初年,辭官在家的佘圣言,應潮州金知府之聘到韓山書院任山長。他到任后,大力整頓學風,由于掌教有方,士子有成者多。尤其任上開學界先河,制訂韓山書院學約八條:敦實行,崇經(jīng)學,正文體,嚴課程,習聲律,謹禮節(jié),重友誼,戒輕薄。每條都講明道理,提出要求,勉勵諸生“加意造就”,“慮心以求實益”,“潛心玩索”,“則思若啟,行若翼,有德有造”。
其實,圣言在來潮任山長之前,已在家鄉(xiāng)廣設私塾,開啟重教之風,寫下《移花讀書樓示子經(jīng)》一詩。
詩云:
東風初暖露初勻,最愛移花就為春。
隙地摘將明月補,空階剪出紫云新。
詩從草木傳風雅,道在鶩魚有鬼神。
莫笑迂儒無著述,種松人道起龍鱗。
詩禮傳家的圣言,還在佘氏祖祠石柱寫下家訓:忍人讓人切勿害人存厚天理裕德后人;修己成己安分守己和也公道積福自己。字跡至今仍存。其所著《眺遠樓詩集》被后人視為至寶。
史載,佘、余、徐、涂四姓本為同宗,今天的高田村佘氏后人為方便對外交往而將佘姓改為余姓,但他們一直秉成先祖家訓,詩禮傳家,重文興學,人才輩出。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后,陸豐的首任教育局長余葉是其后人,靠父母打小工上學而奪得2006年汕尾市的高考狀元的也是其后人。
7、身后百年猶存疑
高田埔,一個充滿歷史迷團的古村落。
位于陸城北面五公里處的高田村,村落坐北朝南,與陸城遙遙相對。左右兩側(cè)小山連綿起伏,村前村后,地勢平坦開闊,陸五公里穿村而過,公路右側(cè)為新村,左邊是舊村。浩淼的螺河水舊時曾奔騰自北而至村后,與流經(jīng)村東邊的后坎溪匯集后將全村環(huán)繞。村諺云:“水行龍隨,龍停水圍。坐北朝南,河水向東”。
據(jù)傳該村明朝年間曾出“佘探花”,探花乘船回鄉(xiāng)省親途中被海匪謀害,海賊冒充佘探花回鄉(xiāng)后為非作歹,漁肉百姓,佘氏族人迫于海賊淫威而敢怒不敢言,身懷六甲的佘探花之妻吳夫人借故避走海豐娘家,后產(chǎn)下一男,母子倆隱姓埋名,死后墓碑兩面刻字,碑身刻吳姓,碑后刻佘姓。后來,前來調(diào)查海賊罪行的“羅按擦”被囚枯井,在佘府女俾的協(xié)助下,官府發(fā)兵前來剿鄉(xiāng),海賊一干人馬終被誅滅,探花府邸被焚。佘府女俾因有功被佘氏族人認為干女兒,成年后下嫁鄰村后坎鄉(xiāng)鄭氏,成鄭氏一世祖母。今天的后坎鄭氏族與高田村佘氏族人互稱“老表”即緣于此。官兵剿鄉(xiāng)時大部分佘氏族人因害怕四處逃走。后此地得名“官剿埔”,迨至清代,圣言先祖從福建遷居此地,才改地名“官田埔”,解放后又改地名為“高田村”。
明時“匪賊冒充佘探花”和清代“佘圣言金龍蟠門”的傳說讓該村蒙上不少神秘色彩。
圣言死于山長任上,時年僅47歲。據(jù)說其死因跟朝廷太子之位的爭奪有關。
登基后飽受兄弟爭位之苦的雍正并沒有依慣例傳位大子,而是立二子乾隆為太子,但大子人馬對太子之位并不死心,對太子有關人員下了追殺令,曾作為乾隆老師的圣言也是目標人物之一,為了不殃及子孫后人,圣言只好吞金自殺。后來,作惡多端的大子被雍正親自用毒藥賜死,這在清史是有記載的。
據(jù)傳,乾隆登基后,曾派人尋訪恩師下落,得知恩師歸仙的消息后,特賜贈其四爪龍袍,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圣言遺像所穿的繡有“龍現(xiàn)四爪”官袍(皇帝的龍袍為五爪金龍),可見地位崇高。
圣言死后歸葬于該村右側(cè)遠處的“手網(wǎng)山”。山因形而名,一狹長之山自北而南逶迤,末端連著一座漁網(wǎng)形狀的小山丘,前面是大片的田壟,遠眺如漁人撒網(wǎng)。如今,墓基坍塌,周遭荒草凄凄,墓碑保持完好,1米高見方,寬約0.5米,碑面抬頭刻“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末孟秋立”,碑面刻“賜進士第宗人府主政充玉牒纂修官奉直大夫文成例郎贈太安人勤慈黎太君”等字跡。碑上端雕刻“雙龍戲珠”碑兩側(cè)雕刻有“雙龍蟠柱”,每條龍都無疑例外項出四爪。據(jù)佘氏族人介紹,該墓自清至今從沒有重修。
一個傳奇的村落,一段傳奇的歷史,一個傳奇的人物,給后人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傳說。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