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豐政協網: m.nniifjq.cn 發布時間:2017-01-18 發布者: 字號:[大] [中] [小]
來源:聯誼報??作者:海寧市政協
近年來,海寧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統一戰線組織團結聯誼作用,在“五水共治”民主監督工作開展中,緊緊圍繞省委有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發揮優勢、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多方位集中折射出基層政協凝心聚力、團結聯誼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發揮政協政治優勢,聚黨派之力。一是重視黨派意見建議,凝聚黨派智慧結晶。今年,海寧市政協成立分別由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5個民主黨派代表組成的“五水共治”專項監督組,聚焦難點熱點問題研究“五水共治”系統性問題,形成各自的調研報告,作為政協常委會監督協商課題。二是創新黨派監督模式。實行“3+2——委員+黨派成員”聯合民主監督小組(即監督小組的人員構成為3名政協委員、2名民主黨派或無黨派人士)派駐部門制度,重點監督政協提案特別是涉及“五水共治”提案的落實情況、涉及“五水共治”職能部門的履職情況、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作風效能情況。各監督小組定期出具《監督意見書》,明確相關部門對意見的采納和落實情況作書面反饋,并作監督跟蹤。
發揮政協界別優勢,聚各界之力。一是全界別全域性開展監督檢查。今年,市政協以“檢查督導組﹢聯合監督組”為組織方式,劃分33個監督小組,覆蓋24個界別,分赴全市12個鎮、街道,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統一民主監督活動,發現并向當地黨委政府反饋突出問題40余個,提出意見建議60余條。二是重支點重結合聯村結對共建。開展“共建美麗鄉村·共享幸福海寧”界別系列活動暨“五水共治”民主監督活動,將24個界別劃分成6個界別組,與杭浦高速以南的6個村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活動,及時與結對村進行對接并作知情座談與走訪。同時根據自身界別組優勢,列出菜單式的服務項目,開展貫穿全年的界別活動。三是強聯動強責任有機組織監督。采用“聯絡委﹢界別”模式,組建12個聯合監督組,由所在地政協聯絡委負責人為組長、參與界別的召集人為副組長,選擇問題較多者作為監督檢查對象,劃分若干小分隊分路進行,并作好完整的檢查記錄。活動結束后,由各聯合監督組當即匯總梳理監督檢查情況。
發揮政協主體優勢,聚委員之力。一方面,邀請政協委員“浮上來”,發出“好聲音”。廣大政協委員群策群力,針對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提案從不間斷。僅今年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以來,委員就治水工作建言獻策,形成涉水提案、社情民意23件。另一方面,組織全體委員“沉下去”,當好“代言人”。市政協組織全體政協委員緊鑼密鼓地開展全員治水巡查、流域治理交叉民主監督、“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監督等活動,如今年開展的流域治理交叉民主監督,全體委員重點對支流和沿途行政村(社區)有關村莊的“一消除” “兩提升”“三覆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發揮政協人才優勢,聚科技之力。一是成立“科技聯盟”提高治水水平。聯盟以強化“五水共治”,助推“五氣共治”為目的,在海寧市鄉鎮(街道)層級成立首個水、氣檢測實驗室,主要開展水質檢測(化學需氧量、PH值、總磷、總氮、氨氮等)、氣體檢測(非甲烷總烴),大大縮短檢測周期。二是運用“互聯網+”手段線上線下民主監督。嘗試“委員微信群+民主監督”,發現問題當場發布,及時交流、迅速解決。三是注重智慧成果轉化落地。如在市政協的推動下,針對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推行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的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集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相關部門在調研的基礎上,在試點村建立了首個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經過一個多月試運行,目前已有2萬多公斤可堆肥垃圾轉化為4000公斤有機肥料,全程綠色無污染,有效緩解了垃圾處理壓力。
發揮政協親民優勢,聚群眾之力。一是結合“兩走進(近)”活動“打成一片”。市政協領導帶領機關工作人員共赴結對村,指導結對村 “五水共治”工作。選派2名黨員干部到結對村分別擔任村“第一書記”和農村指導員,手把手督促結對村抓好“五水共治”工作。二是結合“文化下鄉”活動“架起連心橋”。三是結合“村規民約”發動“全民治水”。市政協積極推動村規民約治水護水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依法推進村規民約的執行力建設,定期公示,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營造全員治水氛圍。
掃一掃分享該新聞